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三章 乞活之种

第三章 乞活之种(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大棘城,慕容廆对本部鲜卑进行了改造,教部众进行农业生产,并制定了维持生产生活秩序的法律制度(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开始了由游牧生活到定居的农业生活的转变。

西晋灭亡后,慕容廆任用汉族士人为谋士,以大棘城为中心据有辽水流域,向东晋称臣,受东晋官爵。

337年,慕容廆子慕容皝继立,于大棘城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慕容皝继续尊奉东晋为正统,并不断开疆扩土。

公元338年,后赵石虎曾与前燕慕容皝联合进攻过段部鲜卑的段辽,并灭亡了段辽的辽西公国政权。

联合灭掉段辽后,石虎开始对前燕这位前盟友下手了。

为师出有名,石虎找了个理由:我们约好一起攻击段氏鲜卑,但最后你们违约,没有与后赵会师就自己动手了。这还不算完,你们得胜后又劫掠而归,太不够意思了。

理由合不合理?已经不重要了,像石虎这种五行缺德的人,打你之前还能给你说个理由,就算很给面子了。

石虎占据中原之地,是北中国最大的势力,燕国军民知道石虎要来进攻,甚为惊恐。前燕所属36城先后叛燕投赵,后赵军兵锋直指棘城。

慕容皝畏惧石虎军势,欲出逃,被部下劝止。部将刘佩,率数百名敢死队骑兵偷袭赵营,小胜,鼓舞了燕军士气。慕容皝固守棘城,消耗赵军。

两军相持十多天,赵军见短期内不能克棘城,遂后退,准备从长计议。此时,五胡十六国史上第一名将,慕容皝的第四个儿子,时年仅17岁的慕容恪出场了。

慕容恪,趁后赵军队撤退,抓住有利战机,果断亲率2000轻骑兵,于清晨从城中杀出。

打仗,最怕被打个措手不及。后赵军队正在组织后撤,辎重、马匹、人员,嘈杂成一团,突遭慕容恪轻骑袭击,大惊之下来不及组织反击,纷纷弃甲溃逃。慕容恪一路追击砍杀,居然打出了一场斩首3万余级的大捷。

因大棘城属昌黎郡,故此战史称昌黎大战。

17岁的慕容恪,因昌黎大战而威震北国,而此战,对另一个天才少年也影响颇大。

昌黎大战,后赵诸军尽溃,唯独一支军队没受多大损失,这就是游击将军石闵率领的三千汉军。面对整体败局,井然有序撤退保全部队,同样是壮举,与当年蜀汉赵子龙在斜谷之战中的表现异。石闵因此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并在战斗中屡立奇功。

再说慕容恪。慕容恪,字玄恭,出生于昌黎棘城,慕容皝四子。

慕容恪少年时代,即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可父亲慕容皝却一直没太注意慕容恪。原因?男人往往爱屋及乌,慕容恪的母亲高氏,一直就不是慕容皝的菜。

直到慕容恪15岁时,慕容皝才逐渐重视起这个老四来。是什么让男人的这副德性改变了?

因为,慕容恪越来越帅。史载,15岁的慕容恪“身长八尺七寸,容貌魁杰、雄毅严重”。

尺,是古今都有的度量单位,实际长度却明显不一样。时至今日,北方的农村男子,在农业生产中还喜欢用拇指和中指展开,作为测量物件长度的标准。笔者小时候就经常见大人如此搞测量,山东方言称为“扎”,“一扎”,就是成年男子拇指和中指伸展开的长度。而古代的尺,最初指的就是成年男子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年男子的手指也不断变长,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而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当然,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到西晋时,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据此推算,慕容恪身高接近2米,再加上颇具男子汉气概(容貌魁杰、雄毅严重),活脱脱前燕擎天柱。

更难能可贵的是,慕容恪还是个知识分子(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慕容皝,这才觉得自家这个老四可能是个可造之材,逐渐放权让其带兵。

昌黎大战,慕容恪初战告捷,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年不及弱冠,即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具体战绩:

一.三藏口大破后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