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冰糖葫芦(第1 / 4页)
书院散了学,换了往日,顾怀也就直接回李府了,但既然要教魏老三做生意,怎么也该过去看看。
之前魏老三便说过了在哪儿能找到他,没有小环在身边,顾怀也就慢慢问路过去,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子外停下了脚步。
放眼望去都是低矮的民居,破落的柴门掩得也不严实,顾怀伸手敲了敲临十七巷的第三扇房门,魁梧的身影便过来打开了门。
见到顾怀来了,魏老三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显得有些紧张,他一路引着顾怀进去,三言两语便说清了遇到的问题。
毕竟是码头扛包的力夫,平日为了在那些水帮手底下讨生活,不少底层汉子自发地抱成了团,魏老三手底下也有好几个。
说起来倒也有汉子对魏老三这种随便听信个陌生人就开始投本钱的做法产生了质疑,但一想到顾怀说话时那份淡然的气质和笃定的语气...魏老三还是力排众议开始了准备工作,只可惜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听说一点都没卖出去,顾怀有些疑惑,等到彻底问清楚了,他才轻轻笑起来:
“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他走到院子里一个汉子的身边,从扎着茅草的长杆上取下一串冰糖葫芦,咬了一口,略作咀嚼后下了结论:
“货没问题...确实也不太能出问题,冰糖葫芦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不定,就太离谱了。”
没,冰糖葫芦。
没有成本,要挣钱的路子就窄了许多,这帮汉子从没做过生意,能选择的余地就更少,所幸冰糖葫芦这个东西还没有出现,而且这种新兴事物确实很暴利。
山楂洗净切开去核,两份糖一份水熬成糖稀,用竹签串好山楂,刷一层油再均匀裹上,冷却之后往杆上一插,没有丝毫难度可言。
唯一的难点可能在于这时节山楂不易寻,毕竟已经过了晚秋,但好在苏州是个大城,这年代山楂这种干果也有人会屯,只要花钱总是能找到的,非就是成本问题。
舔了舔嘴角的糖霜,顾怀算了算:“一串冰糖葫芦,山楂和糖的成本加起来不到两文钱,卖十文是不是太黑了?但卖五文,以后就没有降价的空间了。”
围在附近的几个汉子都听出来就是这个书生出的主意,如今一根冰糖葫芦都没卖出去,还听他在这里胡言乱语,不由额头青筋直跳,只感觉自己被耍了。
一个汉子站了起来:“这就是你说的一本万利?根本没有人买!”
“两个糙汉子往街头一杵,闷头鹅一样不出声,别人怎么知道是卖的什么?有买家才更奇怪。”
顾怀放下冰糖葫芦,接过一个汉子手中的长杆,径直往外走去,魏老三带着几个汉子跟上,等到了长街上,顾怀才停下脚步,做了个深呼吸:“可以给你们做个示范...冰--糖--葫--芦!十文一串,老少皆宜,走过路过千万别过...”
天色近晚,街上很热闹,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把周围的行人吓了一跳,片刻之后,长街上的人都把目光投了过来。
“他喊的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