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喂!你倒是让我先见见人啊!(第3 / 5页)
“既已谈妥,崔某这便告辞了。”
直到崔韫离开,谢珣这才反应过来。
“喂!你倒是让我先见见人啊!”
回应他的是无人的空道和无声的沉寂。
谢珣:......
与此同时。一风堂一改往昔低调做派,在堂内最显眼的位置大张旗鼓挂上玉兰图绣品,又向聚朝阁除外的盛京里各大经营绣品的掌柜召请齐聚。
一风堂送下请帖,那些掌柜又怎会拒之门外。欢天喜地甚至恨不得昭告天下,如此一来无须一风堂出手便已传遍全盛京。
声势浩大,可不比聚朝阁的噱头低。
便是世家夫人都来了不少。
沈婳的那副玉兰,不少夫人指明要买。价格一再抬高。一风堂掌柜却直言不卖。
怎么能卖!
还没打够聚朝阁的脸呢!!!
一风堂的掌柜道:“诸位贵人是一风堂的老客了,最是懂绣品,小的也实在为难,毕竟这幅玉兰怕是日后再难寻的苏绣了。”
这话说的耐人寻味。
他句句不提沈家绣坊,却又是字字在提及。
这次沈家绣坊带来的绣品都是盖有沈家印章的,玉兰图本是沈巍挂在书房的,自然不会出售也不曾有任何沈家绣坊的标识。
这还是后头沈瞿添上去的。就在角落处,虽不甚起眼,可也有人瞧见。也当场提出了质疑。
“掌柜,这是怎么回事?”
一风堂当时拒收沈家绣坊的事已然传开了。
掌柜丝毫不见慌乱。他站在玉兰图前反倒笑了笑。
“苏绣传扬至今,流派繁衍,各大绣坊竞秀,这些年来,唯有沈巍名下的绣坊独占鳌头,风格构思甚至风骨神韵都让人耳目一新。”
“《清秘藏》中曾记录,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设目。”
“贵人请细瞧,依小的多年之见,此绣劈线怕是足有六十多余根。”
一根丝线,劈成六十多余根,进行刺绣这是何等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