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老洪(第3 / 3页)
先前时日,阿圆忙着照顾卧病的崔先生,久不得闲。好在穷秋时,崔先生转好不少。
想着阿圆这些日子受累,十七早就计划着带他放松放松。
俗话说,秋风起,鱼儿肥。秋季鱼儿养膘过冬,肉质最是肥美鲜嫩。
下河捉了鱼就地烤着吃,岂不快哉。
本想着偷点阿翁的土窟春,可这酒烈着呢,怕阿圆喝不惯,也怕双双喝醉,早起去县城里打了甜酒,滋味甘爽。
就着甜酒吃着烤鱼,香的不行。
天幕渐有星子微亮,暮秋的夜是寒凉的,地上火堆还燃着,倒不觉得冷。
今儿是弦月,弯弯高挂穹顶,清辉耀着静水流深,平静美好。
吃饱的两个少年仰卧地上,望着满天星光,听着潺潺流水声,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
“十七,我家先生想让我去抱璞书院读书”
“抱璞书院?”十七觉得熟悉,好似听杨夫子提过,是在哪来着?
好在阿圆了解她,一板一眼的跟她讲明:“昔日,程公在扬州江阳县,收入室弟子五人,是为程门五杰。开山弟子杜尚翊继承程公衣钵,执着杏坛,于程公讲学旧址处建立书院,名曰抱璞。
经年流转,如今抱璞书院已是大周士子纷而向往的读书圣地。”
“在扬州啊,这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你一个人去那儿读书,没个照应怎么行?”
“抱璞书院的杜山长,正是我家先生的同门大师兄,我若去了,自会受其照拂。”
阿圆抿了抿唇角,接着道“可我不想去。”
十七惊疑偏头,“你学问好,去这样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读书,定能更进一步!又有山长做靠山,没人敢欺凌你,为何不去?”
阿圆的脸在火光摇摆下忽明忽暗,十七突然福至心灵,“莫不是你放心不下崔先生?”
“嗯。”阿圆轻轻应了一声,看着十七的眼,问她,“若是你,该如何?”
十七不假思索回答,“若是我的话,绝是不去的。我读书太差,去了岂不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给人家书院积累的名声败坏。我也舍不得阿翁,我得多陪陪他老人家。还有吉华村,这地方多好啊,能打猎摸鱼,跑马胡闹。学堂掌勺的张大嫂做菜多好吃啊,我都还没吃腻呢。总之,我是不愿去的。”
“那日后呢?日后你有什么打算?”
被这么一问,她眨了眨眼,“我吧,估么着是要一直待在吉华村的,再劳烦杨夫子一两年,多晓些字,便够了,去县学继续读书就算了,我又不考取功名。到时候我就专心做个猎户,打猎为生,不愁生计,在村里快活过日子。”
“崔先生于我有大恩。我是崔先生捡来的,名字都是他给取的,又亲自教我读书写字,养我长大。我是要侍候崔先生一辈子的,他老人家在哪我就跟到哪。先生要在吉华村归隐,那我就要留在吉华村,我才不要离了先生去抱璞书院呢。”
“那正好,咱俩都在吉华村,你学问好,以后就和杨夫子一起在学堂教书,我就当我的猎户。猎着好东西了,我就送些到学堂张大嫂那。”
阿圆依她所言构想了一番,忽然打趣道:“我若是教书了,也如杨夫子般,碰上了你这样的学生该如何是好?”
……
两个人,就着静谧的星光月色,尽情畅想将来,那是他们期许中的来日方长。
少年人啊,因被时光厚待,总以为岁月无虞,可待来日。
殊不知世间匆匆忙忙,天道轮回无常。
来日可期,亦是来日可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