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第1 / 5页)
楔子
景宪五年,凋敝寒节,失恃失怙,杀七人,跨千里。
时年十一岁,十七被命运揠苗,一下长大。
从东突厥铁勒阿跌部的悲莽草原,闯入大周北境的村落人烟,开启了属于她的传奇一生。
……正文分割线……
洪福华隔着篱笆墙打量着眼前这小少年,身量五尺余,戴着旧毡帽,辩发散落在翻领裘服上,腰侧一边挂着两把刀,一边坠着箭囊。
明显一副突厥人打扮。
细看其面部,眼睛狭长有神,高鼻高颧骨,脸颊上还有些许婴儿肥,下颚线利落,整张脸窄长,皮肤偏黑。
扫过少年身后的两匹马,洪福华视线发亮。
膘肥体壮,突厥马种,是难得的好马。
那枣色马上不知驮着什么物什,被一毡毯盖住,黑马上挂着山彘,看上去分量不小。
就在刚刚,这个少年问自己能否借宿几天,以这只野彘做酬谢。
视线回到少年脸上,“看你衣着,应是突厥人,突厥距此路途遥远,又正值寒冬,你怎会来此?”
不怪乎洪福华如此诧问,此乃大周北境边陲之地,平日里会有突厥牧民与当地村民往来交易,用牛羊换些盐巴衣物等,但都是在夏秋两季,春冬突厥严寒至极,牧民少有来此。
这突厥少年出现在此地,如此不合时宜,怎能不多想?
况且洪福华从戎多年,又多有狩猎,能感知到少年藏匿的野性。
尤其那双眼睛,乍一看虽平静无波,但其中掩着凌厉。就像曾经见过的苍猊犬,以为憨实无害,实际凶悍无比。
少年一时无声,似是在思索。
这更让洪福华警觉起来。
这少年着实有异常。
衣着装扮和那两匹马都说明少年是从突厥来,但是这少年却说的一口流利的大周官话,就算是久在北境打交道的突厥牧民,也只不过能说几句幽州方言罢了。
纵然大周与突厥这些年来交好,但是幽州乃大周北境要塞,此少年莫不是什么探子不成?
作为一个退役老革,洪福华不禁将事情往深处细想,面色愈发沉重。
这突厥少年——也就是十七,发觉面前这位老汉的眼神越来越警惕,猜对方该是误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