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知青队友们的家属(第2 / 6页)
早稻收割后,大队部会预先分配60%人均口粮,保证大家不断粮,但这个预分配的粮食都是按照粮价计算做账的,要和每家出工的工分相抵扣。
田岭村人均分配年口粮,参与劳动的人基本口粮430斤,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和残疾人、小孩的基本口粮是370斤。
社员们家里劳动力少,老人孩子多的,一般不太够吃,年尾不但分不到钱可能还倒欠大队部的账。
知青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劳动量大,消耗也大,不过只要勤劳出工,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只是那几个队友以为回城无望,又到了适婚年纪,容易被觊觎的村民甜言蜜语,便草率结婚了。
他们本以为结婚后在当地也有家人温暖的,没想到大部分人的婚姻生活是一地鸡毛,每天都是鸡飞狗跳的吵架。
沈之微叹了口气,带着一些钱和票据到村里供销社代销点,准备买点东西回来,晚上和队友们聚会时待客用。
离高考还有四年,她可能还要在这里待够四年,在这个年代无法独善其身独居。
虽然她空间里的物质足够用,还是希望和知青队员们抱团取暖,以后如果有人欺负或是头疼脑热的也有人关心。
原主生病后,就是因为没有人照顾才去世的。
田岭村的供销社代销点也是一间土坯房。
门头是写着“田岭村供销点”几个大字。
沈之微迈进去,看见四周墙上贴着不少时代特色标语。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为人民服务】
【不许打骂顾客】
【……】
四个老式玻璃柜台里面整齐摆着不少物资,毛巾、鞋子、雪花膏、肥皂、小人书,小玩偶,弹弓,陀螺……
柜台面上摆着不少零食,花生糖、沙琪玛,彩纸包裹的硬糖……
柜台后的架子上也摆着不少高档食品和日用品,麦乳精、白酒、油、盐、酱油、醋。
搪瓷杯、保温瓶、军用水壶、帆布包、碎花布……
还有不少农具出售,蓑衣、斗笠、锄头、镰刀、耙子……
柜台内站着四个神情高傲的售货员。
在这供销点上班的人算是村里的几个关系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