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第2 / 4页)
若是被朝臣知道了,有心人便会推测他的喜好,用他的喜好来替自己莫取私利,又或许借用“观音”之事来亲近他,这样对朝堂的公平性有损。
第二,不可让百姓知,这不可谓是一大考量,他是皇帝,是百姓的引路人,民间不缺诚心拜佛之人,也不缺盲目之人,一个国家的君王所作所为对百姓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不想百姓的脚步都朝寺庙去。
他们应当出现在田里,地里,或许是书院,或许是街坊,总之是营生的,对自己有利的地。
寺庙只是个信仰寄托地罢了。
第三点考量,香火钱用他自己的前,觉不浪费一点民脂民膏,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百姓。
毕竟,百姓才是衣食父母。
独孤皇后对此做法赞扬道:“陛下圣明。”
杨坚握住了独孤伽罗的手:“如此,方可绵延国祚。”
对于绵延国祚之事,他又很头疼。
太子杨勇宠妾灭妻,此事让他颇为愤怒,而杨勇的所作所为更令他发指的在后面,竟然公然在府中养乐妓,每日喝酒做乐,醉生梦死。
全然没有一个皇子的模样!和市井小人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比不上!
他与皇后相敬如宾,夫妻生活别提有多幸福了,怎么就生出了个这样的儿子。
失望,这儿子太让他失望了。
倒是杨广,他“突击检查”的时候,什么都没发现,府上的乐器都染上了灰尘,相反,案上的书卷纸张都褶皱了,一看就是翻过了很多遍的。
不贪奢糜,如此艰苦好学,勤奋自强。
这才是他的好儿子!
而他更加欣赏杨广的的事情在后面。
杨广侍妾只是凑够数量,只和萧妃起居在一起,对萧妃也相敬如宾,府上别提有多温馨了。
这是独孤皇后亲自考察后告诉他的。
独孤皇后得知长子杨勇宠妾灭妻时,气到流眼泪。
杨坚心疼,同时更加觉得杨勇此子不成器,杨广才是他中意的。
毕竟,一个人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好好对待,他又如何能善待这个国家,如何对自己的百姓好?如何担得起皇帝这样的重任?
所以,他动摇了换太子的想法。
同一时空下的还不是太子的杨广,忽然打了个喷嚏,喃喃道:“莫不是有好运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