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诗】杜甫兵车行(第2 / 4页)
“那威力如何?”武将们焦急追问。
看到中国军官对大炮颇感兴趣,马戛尔尼颇有些骄傲。他摸了摸脑袋,试图寻找一个便于理解的例子:“我之前是在天津上岸,进入城市前曾路过一扇非常高、非常厚的门。”
“你是说城门?”
“就是这个!”马戛尔尼一合掌,很高兴中国官员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我曾仔细留意过你们天津的城门。那门是由木头做的,外面包了几层铁皮,很沉重,需要三个士兵一起推才能推动。”
“是极!”有官员骄傲地应声,他瞥了一眼马戛尔尼,似乎觉得他少见多怪:“城门上还会嵌上铆钉和防火层,非常坚固!”
“no!no!no!”马戛尔尼头摇的像拨浪鼓,戏剧化地连连摆手。
他眼含笑意环视全场,神情无比得意:“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这样的城门非常坚固。但对我们的陆军来说,这样厚实的城门其实脆得就像一张纸,只需要三五发榴弹炮,就能将它彻底打穿!”
听到这里,众人心里咯噔一声:
对上了!和天幕说的都对上了!
英国侵略者会用大炮轰开大清的国门!
有一老臣看不惯马戛尔尼那副嚣张嘴脸,气血上涌间,一个箭步冲出朝臣队伍。迎着马戛尔尼惊诧又迷茫的脸庞,他探头噘嘴,喉咙里“嗬嗬”作响,一口黄痰“炮弹”俨然就要从他嘴里发射……
“唔!”
福康安蒲扇般的巴掌落下,瞬间将他的下半张脸盖得严严实实。
一口老痰被堵在喉咙眼,这文臣又是气急又是郁闷,瞪着眼挣扎不休。福康安不耐烦地把他的脑袋转向龙椅,对上乾隆阴郁的眼神,这文臣才陡然一静。
“他、他这是怎么了?”马戛尔尼挠了挠头。
中国官员当真奇怪,一会儿面若寒霜、爱搭不理,一会儿又热情似火,殷勤万分,还总是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暗语,现在就连行为都奇奇怪怪……
福康安有些为难,他不知道该如何与马戛尔尼解释。找借口这种事,他实在不擅长,不过他知道有一个人必定能信手拈来……
“哦,他啊……”
和珅笑眯眯地从人群里走了出来,白胖的脸上挂着让人心生好感的温和笑容。
“我们听说英吉利国有一种表示亲近和感谢的礼仪,和我朝的拱手礼颇为相似。这位大人非常感谢您为我们介绍榴弹炮,他特意想用贵国的礼仪向您表示感谢。”
“你说的是……贴面礼?”
马戛尔尼笑了起来,听到中国官员特意去了解了自己国家的礼仪文化,他不由得有些惊喜和开心:“其实在我们那儿,通常是女士之间才行贴面礼……这位大人有心了,我愿意和您来个贴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