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第2 / 3页)
苏染躬身行礼,笑意盈盈,礼貌而周到,倒是让陈孜松挑不出毛病来。
三人坐下细聊,苏染提出了一些制书中遇到的问题,陈孜松予以解答。
但几个回合下来,饶是在陈孜松这种老前辈,也不得不感慨,现在年轻人还有这么能沉得下心来,真的想从事这行的,可真是少见!
随即也是转了心思,为之前的猜测感到羞愧,现下也愿意多讲些自己的技巧。
从一开始的随意糊弄到认真对待,再到遇知己畅聊,气氛倒是越来越好,陈孜松也是摸着胡子连连点头,这小丫头片子真的很不错。
容钧和在一旁听着,时不时为聊得起兴的两人斟茶,偶尔也跟着附和两句,看着苏染谈起自己工作时的满脸兴奋,觉得心满意足。
“不过啊,龙鳞装确实在继承和宣传上,太难了。”越聊越深,陈孜松发出感慨。
“是啊,虽然早在2013年就被列入了朝阳区非遗项目,但这些年并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发展,在宣传方面真的很难。”
苏染提及此也不禁觉得有些头疼,叹了一声说:“而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龙鳞装成品,也只有溥仪当初带着的那一本《刊谬补缺切韵》,不过现在也不对外展出了。”
陈孜松也是跟着叹气,“是啊,更主要的是这门手艺,不比其他的非遗文化,比如昆曲,能赚钱有商业价值,那角儿往扬州茶馆里一坐,谁不愿意去听听? ”
“龙鳞装制作时间长,产出成果有限,并且目前只在展会上露面,商业价值确实不高,费功夫又难以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想要传承确实......”
苏染低头想了想,要是没有父母留给自己的遗产,怕是自己也不能这般安然生活,更别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
“说到昆曲啊,我上次还看了有直播是昆曲大师宋老师唱声声慢,这么多年了,那个调子,这么多年都没变。”
陈孜松这下倒是来了劲儿,捏着手指架起胳膊,咳了两声开始拿腔模仿,“寻寻觅觅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他换气功夫,苏染拍着手在一旁附和,“诶呀,您唱得可真不错!”
容钧和端着茶杯喝水的手顿了顿,挑眉撇眼去看她,小小年纪怎么睁眼说瞎话呢?
这算不错?第一句五个调就错了四个吧?
高低起伏,不堪入目。
苏染扭过头冲他吐舌头,一副“喝茶吧你”的表情。
“老啦老啦!”陈孜松也就随口唱了两句,后面的唱不上去,摧枯拉朽地咳了两声,就此作罢,端起茶杯,喝口水润润嗓子。
容钧和放下茶杯,随口提起:“不过,说到宣传,不知道两位是否考虑过,将龙鳞装的成品植入影视剧中去呈现?”
“专门拍一部剧?是纪录片那种?”陈孜松倒是有几分好奇,这些年轻人的东西还是有点意思。
“类似《我在故宫修文物》?”苏染想了想也跟着问。
这几年出了好几部聚焦非遗文化的纪录片和剧,其中,《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一部题材小众的纪录片,播放量确实高的惊人,快速出圈之后还上了院线。
但对龙鳞装来说,现在就采用这种形式的纪录片,可能还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