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第1 / 2页)
“公主恶性泼毒,妇道湮没,还是暂且在这院中修身养性,好好治治这妒病吧。”
最后,贺承霄撂下这一句话,搂着尹惠筠扬长而去。
孟无谙跪在地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眼神空洞。
小青上前来搀扶,小心翼翼地想要安慰:“公主……”
孟无谙却是笑出声来,仰头看,烟云滚滚,这燕南城,不知何处又失了火,或是哪家又承了丧。
天道抑世,道是人心难测。
后院的守卫加强了一倍,贺承霄命令禁止前院中人再进到这院子,偌大的□□,只住了孟无谙一人,随侍着三两个丫鬟和厨娘。
她终日落寞,渐渐得心猿意懒,只是小红尚能偶尔到前府去采办物资,怕孟无谙无聊,常捎带来些新鲜的消息。
她歪在榻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神游天外,那屋内又不见光,阴冷潮湿,可是她再懒得出去晒太阳。
一晃冬天到来,今年无雪,尹惠筠诞下一个男婴,贺承霄为他取名为贺辰。
贺辰满月那天,贺府置办满月酒,风风光光,达官贵胄踏破门槛,照理孟无谙自是要出席的,贺承霄派人来请。
孟无谙说:“我不想去。”
别人的热闹,与她何干。
那兵很为难,犹犹道:将军说,要公主莫忘了和他的约定。
什么约定?助他成事?
这和喝他儿子的满月酒有什么干系。
孟无谙想了一想,他这是想要她出面,以证他们夫妻和睦,兼对那冤疯状元郎之女的爱护,如方远所说,尹惠筠是一枚大棋。
她是个讲信诺的人,挥袖一拂,道一声罢了,换了衣装,便同那将士往前院走。
后院冷清惯了,还未走到前门,便闻得一派歌舞升平,传贺之声不绝于耳。
孟无谙由人搀扶着,坐到上首,像一尊雕像似的,坐了一天,看着贺承霄和尹惠筠抱着孩子站在门边迎客,院内舞姬乐倌斑斓满目,琴瑟箫管声声入耳。
一会儿,和客人一道吃了饭,周旋一阵,到了晌午,眼看人走得差不多了。
孟无谙由小红搀着起身欲离开,却被尹惠筠叫住:“姐姐且慢。”
她回头看她,瞥见塔娜,塔娜侍立尹惠筠身旁,佝偻垂相,不敢看她的眼睛。
“何事?”
“晚饭总还要一家人一起吃的,辰儿也想和姐姐亲近亲近呢。”尹惠筠道。
“不必。”孟无谙冷冷地拒绝,她可不想和他们亲近。
“身为大魏公主,这点肚量都没有吗?连吃顿饭都不敢吗?”贺承霄在旁边道。
孟无谙被如此一激,立时冷笑:“我有什么不敢的。”
于是晚间,在屋中摆膳,说是一家人,其实冷清得很,三个人都父母双亡,所以加上那尚在襁褓之中的贺辰,总共也只有四个人。
孟无谙顾着吃饭,不理会那恩爱相亲的贺承霄和尹惠筠。
他却偏要来惹她,一边给尹惠筠碗里夹菜,一边骂道:“辰儿喜日,你偏要冷着个脸吗?”
孟无谙抬眼,撞见他义正言辞的怒容,登时气笑了,把筷子一摔,道:“贺承霄,你非要这样吗?”
他似是没想到她会这样,面有怔色,孟无谙看了他们一眼,便起身,顾自回去。
尹惠筠还在后面劝,听得贺承霄道了一声:“别理她。”
晚上,夜凉如水,孟无谙抱着膝盖坐在榻上,看着地上的月光,思念极了那逢安小林。
临走的那几日,她让方远上山去探望过,叫他若有可能,把那小黄狗和《杏林百草集》带来,方远回来时,报说小黄狗已死,仿佛俱已坍毁,他在废墟中翻找,只找到了一些废纸片。
她的家被毁了,她唯一的安身立心之处顷刻间被毁于一旦,心爱的小黄狗临死前定是受了很多折磨,师父毕生的心血也再找不完全。
一切,都是因为她,她害死了那么多人。
可人的生命力真是奇怪,她竟还想要活着,继续活着,直等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回到逢安,将那小屋重新盖起,为小黄狗好好立个碑,再继承师父的遗志,替他把未尽的心愿完成。
今年,是十年之约的第四年,还有六年,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等得到那一天。
恍恍间,又过了三年,孟无谙几乎见不到贺承霄,听说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有很多叛乱要处理,他不常归家,一回来,照例是和尹惠筠温存的。
她的身子骨越来越不好,时常咳血,这日小红好劝歹劝,总算把她劝出去到花园里走走。
她行到花园的假山池边,看见一个小孩,不过三四岁,胆子却大得了不得,把脑袋伸进池中去看鱼。
孟无谙揪着他的领子,一把将他揪回来。
小孩脸上带着怒气,仰头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