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第1 / 2页)
初夏的午后,逢安城的街道上杳无人烟,只有几个小贩还在卖力地兜售着商品,城人或于家午憩,或于茶馆聚集闲聊,小城地域偏僻,数百年来,任外间如何喧闹,它好像从来都不曾受到影响,战火不曾烧到这,圣上的恩赐也不曾让它得以惠泽到半分,它只是安安稳稳、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平淡却安逸的生活。
逢安人大概不曾想到有一天这座小城会变得这么“热闹”,镶金带玉的辇轿悄无声息地在客栈的□□落定,巷间的青石板上有队伍打马而过,宽阔的商品街上多了几个衣着朴素然眼有流光、气度不凡的贵人……
透过薄薄的三重隔蚊纱帐,故事在说书人的口中拉开帷幕。
“……话说这卫将军贺承霄在白雪皑皑的青骨山上割下了柔惠公主孟无谙的首级,公主的血染得山洞一片猩红,夜深人静时偶有旅人听得女子呜咽之声,而这卫将军……”老头溜圆的小眼睛照着座下一众聚精会神的宾客转了几转,气定神闲地摸了摸胡须,拍下了案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听书最讨厌的就是听到这句话,慕春遥嗑着瓜子,正听得起劲呢,这老头却突然停了,手里的瓜子顿时无味了,下回、下回是哪回?她这八百年也不下山一次,好不容易听一次书,还要被这说故事的人吊胃口。
台下其他宾客一阵哗然,然而却又无可奈何,轻声抱怨了几句,便要散去。
慕春遥也起身打算离开,凭空却出现一阵铜钱沙沙作响的声音,她和所有人一样循着声音的源头看过去,只见一个不小的钱袋,划过所有人的头顶,又稳又准地落在了说书人面前的案桌上。
而这钱袋的主人——一个少年,曲起一条腿,坐在二楼的栅栏上,倚着柱子,喝了一口碗里的茶,笑得舒爽,声音也一派清朗:“说下去。”
说书人略有迟疑,把钱袋在手里掂了掂,掩藏不住心满意足的笑意,高应一声“得勒——”捋捋长须,清了清嗓子,故事又开始了。
一阵桌椅响动的声音,那些本来要走的宾客都坐回了原位,,慕春遥重又嗑起了瓜子。
“而这卫将军,拎着公主的首级回到了皇宫面见玫贵妃……”
说书人一句话没说完,又断了,一队身着兵服的人闯了进来,看着是军府的人。
说书人匆忙收拾好东西就想跑路,后领却被紧紧抓住,却是那少年,不知何时从楼上一跃而下,捉住了说书人。
领头的大汉高声嚷道:“说了多少次,皇家之事岂是尔等可以私自议论的?你这老头这便同我去官府走一趟吧!”
大汉说着便要上前拿人,少年揪着说书人,轻松一闪。
只见他眼含不屑与轻佻的笑意,扬着下巴笑,似有桃花在嘴角盛开,听得他道:“你们是何人?”
逢安城民向来温驯,大汉似乎没想到有人敢反抗他,一时错愕,竟愣在了原地。
那少年接着道,“不管是谁,都不能打扰小爷我听书。”一边说一边加重了力道,把那说书人疼得嗷嗷叫。
只听得利刃出鞘,宾客慌忙作鸟兽散,先是一名随从上前拿人,被少年扭折了胳膊,然后两个、三个……十几个人手持长剑一齐朝他冲袭,他赤手空拳,姿态轻然,披散的卷发在半空中蓬松绽开,麻衣翩跹间,已然将那些小兵都应付得七零八落趴在了地上。
慕春遥瞪大了眼睛,看那少年微扬着下巴,一边揪着说书人,一边将另一只手闲散地搭在案桌上,还有一只脚,踏在一个龇牙咧嘴的小兵背上。
她咽了咽口水,又见大汉一边作防备状一边后退,快到门边了才敢把话说出来:“毛头小儿,你等着!”
话音未落便一溜烟地跑了。
少年似是不屑再争发事端,松开说书老头,拍了拍手,才挑眉应道:“爷等着。”
说书老头终于松了口气,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边揉腰一边小声叹怨:“老朽这把衰骨可真要散架啰……”
慕春遥这时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
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茶馆里只剩下了少年、说书人和慕春遥三个人,茶馆是个两层楼的小天井,有稀疏的光从露天的顶楼照进来,恰把说书人所在的讲台衬得明暗分匀,老头不复先前的谈笑慵懒,折扇铿锵抵在手心,洪亮深厚的声音,继续讲述着十年前的故事的结尾。
慕春遥看了一眼少年,他在她不远处的圆桌上坐下,眼睛明亮却神态涣然,似乎什么都不在意,然而他又确确实实在注视着案桌旁的说书人。
“而这卫将军,拎着公主的首级回到了皇宫面见玫贵妃,得以官复原职,披袍挂帅,烁野之战,长驱北泽蛮夷千里,守住了皇都,也护得了整个大魏。”
就这么一句话,等了半个晌午,慕春遥未觉不值,只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少年背着手,迈着大步走远,慕春遥追出去,外间已近傍晚,气候凉爽,长街上也热闹起来,她在熙攘的嘈杂声里同他搭话。
“少侠好身手!”
他看她一眼,笑了一笑,语意绵长,懒洋洋的:“男人,真是最薄情不过的性物。”
“话也不能这么说……”她嘟囔道。
他来了兴致,停在一处小摊前,带着笑意看她,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她便在他面前站定,抿嘴分析起来:“公主不死,将军怎么能躲过后宫争斗,打得胜仗、保家卫国呢?”
“为了战役,就值得牺牲所爱之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