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5 / 9页)
但也并不是其他时候就不过生日,大多数人家,都会在生日这天吃一碗长寿面,图个吉利,富裕些的就摆个小宴席,约上几个亲朋好友庆祝庆祝,当然这还得是请示了长辈之后才行。
卫景晔的生辰过的极为简单,就是吃了一碗长寿面而已,这倒不是皇帝不想给他操办,而是祖宗规定,未成年的皇子公主不得操办生辰,主要是皇宫中每年夭折的皇子公主太多了,没成年之前,谁也不敢大肆庆祝,怕折了福气。
卫景晔的生辰过后一个月,便是皇帝陛下的生辰,也就是大卫国所谓的“万寿节”,每到这时都会有各国使节前来祝寿,不管各国之间关系好不好,面子总是要给的,本国的王公贵族更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搜寻礼物讨皇帝开心。
对于皇帝陛下来说,今年的万寿节是不同的。
因为皇帝陛下早早的就给周边各国发了请柬,明里暗里的告诉别人:我的生日就要到了,别忘了带上礼物过来恭贺一下呀,来到就有惊喜哦!
不得不说,皇帝陛下这个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很不要脸的行为,着实把各国给恶心到了。
大卫国之所以称为大卫国,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很强大,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土面积,都比其他国家强上许多,若是放在一百年前,是当之无愧的宗主国。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卫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等到皇帝登基时,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比如去年的万寿节,夏国就没有派使臣来,这让大卫国的官员和皇帝陛下都感觉很没有面子,还一度想要发兵征讨夏国,最后因为国库空虚而作罢。
夏国去年没有派使臣,其实也是做个试探,想要探探大卫国的虚实,毕竟没人愿意久居人下,更何况,若论起国土面积,夏国并不比大卫国差到哪里去,再加上如今的夏国的国君年轻气盛,就更不愿意对大卫国俯首称臣了。
夏国国君的试探很顺利,大卫国只是发了一道谴责文书,并没有实质性的打击报复举动,这让夏国国君的野心逐渐膨胀起来,也让周边其他国家看到了一丝希望,他们觉得大卫国十有八九已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自己翻身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只是老虎再弱也是老虎,在没有确切的把握之前,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许多人其实都关注着今年的万寿节,想要看看今年还会有谁缺席。
可惜没等他们想好看戏的姿势,皇帝的请柬就到了,往年大卫国从未给他们发过请柬,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很自觉,有没有请柬其实没那么重要,但是今年大卫国皇帝的亲笔请柬都发了,这就意味着他们不能不去,因为不去就等于打皇帝的脸,等于公开宣战,大卫国虽然国库空虚,但这只是大卫国君臣知道而已,对于他们这些周边的小国家来说,大卫国依然是惹不起的庞然大物。
夏国国君很苦恼,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派人去,去年没有请柬,他不派人去还可以说是不自觉,今年接到请柬却不去,意义就不一样了。
皇帝陛下自然是不知道夏国国君的苦恼的,他正数钱数的手软呢。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因为皇帝陛下想要将白砂糖推出去,便在某日早朝时宣布:今年风平浪静、风调雨顺是个好兆头,为了表示庆祝,万寿节朕要大肆操办,让臣民们好好热闹热闹。
这句话顿时在朝堂上炸开了锅,朝臣们非常不满,因为以目前国库的状态来说,能体面的过个万寿节都不错了,实在是操办不起啊!
但操办不起归操办不起,皇帝的旨意一下,不管朝臣们如何上折子反对,皇帝陛下都视而不见,态度非常坚决:说大肆操办就要大肆操办,绝不因为你上的折子多、反对的热烈,我就会改变主意,绝不!
朝臣们很无奈,遇到这么个皇帝,他们能怎么办,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此,万寿节的准备工作就这么在一片“祥和、欢快”的气氛中“顺利”的进行着,算算日子,各国应该也都收到了请柬,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来的人应该会很全。
户部尚书黑着脸算着各项开支,一笔笔银子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
“啊!陛下啊,微臣已经尽力了!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啊!”
搬账册的小吏默默的离远了些,摇头默默叹息:唉,尚书大人又开始发疯了。
万寿节的准备工作让前朝忙成了一锅粥,原本这事和卫景晔是没有关系的,但架不住今年格外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