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修)(第3 / 3页)
妙宛突然问:“他们是什么样的?”
他们?顾望筠想了想:“说起来,我从五岁起便和曾祖在颍川一起了,再小一点的事情便不记得了,直到十二岁才回家。父亲母亲一直在外,认真相处也只这几月。母亲是个严肃的人,为人处事很公道,父亲则是个温和的人。”
妙宛递过一瓣橘子:“那你怕什么?怕他们打你?”
顾望筠摇摇头接过那橘子,说不清自己在想什么。她想了想:“回来就好了,家中也热闹些。我们还是快些收拾一下,等一下去拜见父亲母亲。”
“急什么。”
话是这么说,妙宛还是在顾望筠的催促下不情不愿地收拾了一番,被拖着去二房请安。
沿路上的奴仆许也才接到消息,都在路边辛勤劳作,像是害怕被才回来的二房发现前段时日偷懒。
二房主院青朴院,二夫人的贴身嬷嬷平嬷嬷正在监督小厮们将东西安置好,见着两人前来不由得连忙上前行礼。
“见过六小姐,妙小姐。”
“嬷嬷客气了,父亲母亲不在吗?”
“二老爷二夫人还在松柏院,两位小姐进来坐着等一等吧。”
平嬷嬷领着两人来到屋内,亲自替两人泡了茶,这才指着顾望筠右脸上还包扎的伤口,心疼地说:“小姐脸上的伤可好了些?”
“好多了,多写嬷嬷挂怀。”
不多久,外面有小丫鬟唱叫:“二老爷二夫人回来了。”
顾望筠下意识看向妙宛,只见妙宛低头喝茶,并不理会的模样。
不多久,二老爷和二夫人进了院里,顾望筠向两人行礼:“女儿见过父亲母亲。”
二老爷面上带着淡笑,扶她起来:“阿竹你多礼了。”
二夫人则淡淡站在身后,眼神直勾勾放在坐着不动的妙宛身上。
顾望筠也发觉二夫人的眼神,顺着回头看见妙宛不欲行礼的样子,正头疼时,二老爷主动开口劝道:“都坐吧,一家人不拘虚礼。”
几人一齐坐下,二老爷面带忧色,指了指顾望筠右脸上的伤,问道:“伤口如何?”
“多谢父亲挂心,女儿一切都好。”
二老爷似也松了一口气:“你祖母身边不忠之人都被处置了,你不用害怕。”
顾望筠想到任嬷嬷嚣张的脸,应了声。
父女两开始谈起老家那边的事,顾望筠从小在那边生活,如今也常常怀念。二老爷正也从那边带回些特产,又说起大房一家去江南那边准备大少爷迎亲事宜,不日就能回府了,两人之间聊得颇为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