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第1 / 4页)
执瑜险些砍了树,淮安爷很快便知晓了此事,只是先没去找执瑜,而是过问李顺儿。
李顺儿其实最知道主子想的什么,便回忆起前些日子在小渔桥的时分。
小渔桥街前就是小渔桥,一过小渔桥,便是寻常百姓居住之地,达官显贵极少踏足。
对白执瑜却是不同,他生身母亲王氏是当今皇太后,先帝初封她为皇后之时,特派人修缮小渔桥,特命人栽了一棵古槐树。
皇太后唯有白执瑜一子,自落地起,大小事务,无一不上心。直至先帝去后,皇太子白擎珹继位,白承瑾受封淮安王,先皇曾另筑王府,予以两位王爷居住。
自此,便再也没见过他的母后,佳节宴席,她也称病不出席。
先帝三子,长子继位。新帝仁爱,特将两位弟弟,一个加官进爵,赐封地滨州,一个送出宫外,入先帝从前下旨修筑的王府居住,都是安排得妥当。
可从此执瑜便再难见得母后一面。月余便递去书信,回复却也不过相似。
小王爷是极厌烦管那些旁的什么,却很情愿见一见自己的母亲。
执瑜掀起窗帘一脚,探望去,远远地便看见那棵古槐,亭亭华盖间几簇洁白的苞朵星星点点,母后素喜槐花,先皇恩典,连王府院中也特栽植一棵参天而上的槐木。
轿撵方落地,小王爷便引帘而下,突然起了兴致,道:“那日我听芳闺说,公侯子弟,能识字的,都去抄录话本来看,布衣白丁,也都喜好听说书唱曲的,我竟没见过,你且带我去瞧瞧。”
李顺儿开口道:“我的爷,您这样身份的人儿,这世间顶好的词曲,哪有您没见过的不是,那些个陈词滥调的,怎么入得了您的眼。”
“宫里的曲子是精致,可民间到底也有长处,是宫里所不能及的。”
李顺儿最知晓他主子的脾性,言语中总是温和着,固执起来却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只得领着他去了。
远望去,木条搭建的台子,织草的斜顶棚,左右各悬一片橘红旗帜,台前围栏饰以朱砂红、靛青、艾绿色布条。
一方戏台之后,隐隐掩掩,灰黑青瓦,连片的黯淡,单薄的彩旗也鲜亮起来。
二人在人群中拥挤着,终于从丛丛发髻中见得一袭朱裳。
这一出叫《黄将军三闯渡江山》,说的是,北朝开国时,黄昇将军带兵围堵关山口,接连三次进攻,巧解敌军设伏,攻破最终防线。
唱演黄将军的武生手持长枪几步上前,当下引得一众喝彩。
两人来时,这戏已唱了大半,未有几时便唱罢,黄将军执剑高歌,众将士欢歌和之。四下里掌声雷动,欢呼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