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第1 / 3页)
百货商场在繁华的十字路口,一幢崭新的三层洋楼,顶楼一个硕大的时钟,许萍三人到时正好是整点,大钟发出悠远的报时声。
门口不少进进出出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现在流行风向和潮流时尚都是从香港那边传来的,女生衣着款式十分多样化,各种印花的连衣裙,也有不少穿着颜色鲜艳的蝙蝠衫、泡泡袖衬衫和紧身健美裤的。
甚至男生有不少留着长发的,带着□□墨镜,穿着喇叭牛仔裤,再时尚一点的,就手里揣着个随身听。
一个骑着辆摩托车的潮男路过,他齐肩离子烫、修身皮衣加喇叭裤,带着引擎轰鸣声一出现,就吸引众多路人的视线。到百货商场门口时,还特意放慢了速度,公放的随身听里放出一个磁性伤感的女性歌声。
[你总是如此如此如此的冷漠~我却是多么多么的寂寞~]*
匆匆一瞥,许萍看见摩托车红色油箱车身上印着“XINGFU”字样的一串拼音。
“切,嘚瑟什么,骑个国产破车。”张如玉拉着许萍进商场大门,“潘美辰新出的歌,我早听过了。不过我还是更喜欢香港那边的歌手,旋律更酷炫点,就是磁带难买。正好,我们今天买几盘空白磁带,明天可以去我初中的同学家录歌,她家香港有亲戚,磁带可多了。”
“你喜欢香港哪个明星?”张如意问。
香港明星许萍当然知道不少,但她不确定她知道的那些人,现在是否已经出道红起来了。八九十年代的娱乐产业几乎是被港台垄断的,但未来某门事件后,香港青年演员歌手青黄不接,内地小生小花从此打开口子真正开始占领这个市场。
许萍对磁带和音乐这些并没有多少兴趣,但是香港……
九十年代香港那边的广州、深圳,这些靠近香港的南方地区,比江浙一带发展得更快,有更多更大的机遇。北上广,九十年代广州发展曾远超京城和上海。
现在离读大学还有两年时间,许萍前世是在北方读的大学,冬天虽然有暖气,但每次出门都冻得够呛,第一年去时生了冻疮,后来每一年都要复发。
现在有机会去南方读大学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许萍自认有足够在这个时代生存的知识,和远比现代人看得远的先知能力,但是一张文凭,还是她对未来所有打算的门票。
张如意边走边给许萍介绍:“这里什么都有,三楼都是些日常用品,周珍珍炫耀的雅霜雪花膏就在这买的。二楼就是卖衣服的,一楼主要卖一些小家电。哦我听说这里过几天,五金柜那边也要进摩托车来卖了。”
“是吧,妈?”张如意转头问赵美兰,“爸啥时候也买一辆摩托车啊,买了可以带我们出去兜风!多拉风!”
赵美兰亲昵地敲敲她脑袋:“一张摩托车票,倒手的人要卖四五百块,最便宜的国产货也要近五千块钞票,买摩托车,你爸只是个棒冰厂的小厂长,又不是挖金矿的!”
“别做梦了。直接上二楼,给你俩买衣服,买完带你们去隔壁鼓楼饭店吃午饭。”
许萍没什么意见,张如意开心起来,搂着赵美兰胳膊撒娇:“我还要买一瓶洗发水,陈德容做广告的拉芳洗发水,我好多同学都在用这个了,好不好嘛!”
赵美兰大方答应了,又问许萍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