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阁中仙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份答卷的确不同凡响,文章开头的破题便直截了当地说道:“臣闻帝王之致治也,必君臣交儆,而后可以底德业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后可以尽代理之责。”

薛放心中一动。

是了,臣子将自身献与国事,君臣相互砥砺告诫,这不正是自己所追求的君臣同心吗!

起笔一鸣惊人,更可贵的是还提出了诸多良策。

于用人方面,建议“精其选,严其课,久其任”;于财政方面,主张“去三浮,汰三盈,审三计”。

尤其是针对财政见解,简直与薛放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三浮”即官浮于冗员,禄浮于冗食,用浮于冗费;“三盈”则是说赏盈于太滥,俗盈于太侈,利盈于太趋;“三计”指的是有不终岁之计为下,有数岁之计为中,有万世之计为上。

薛放强忍着要拍案叫绝的冲动,耐着性子听内阁五位大学士把前五名的策论一一读过,发现确实没有比第一篇更好的。

他又另外选出两篇稍次之的,按照顺序排列好,递给读卷官,这才朗声笑道:“朕也认为第一篇当为上佳之作,便来看看前三甲都是何人吧!”

读卷官拆开糊名,“第一甲第一名,姚栩。”

陈同闻言,拱手一揖,贺道:“皇上,这位姚栩正是姚松溪的孙子。姚家一门,祖孙二人两状元,真是少有的佳话!”

“先不要填黄榜!”天子突兀地开口,引得众臣纷纷侧目,心中直犯嘀咕:皇上一向器重姚疏,怎的评了他的孙子做状元,竟有如此大的反应?

“继续将后两名的试卷一并拆开。”薛放沉声吩咐道。

第二名叶颀今年二十八岁,祖上世代务农,但他在策论中对国家法度侃侃而谈,颇有见解。第三名何良二十四岁,其父为嘉宁年间举人,任宁通知县。这两位考生未及而立之年便将进士及第,实在算得上年轻有为。

只在年方二九的姚栩面前,到底相形见绌。

薛放也觉得点姚栩为状元实至名归,但姚家风头过盛却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姚疏为人淡泊,可一门两状元,三代入翰林,终究还是太招摇了。再加上叶颀出身平平,若是将他点为状元,反倒更有些勉励寒门学子的意味在。

只能先对不住这位姚栩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月仙哪里知道皇上如此缜密的心思,也并未打听其他举子策论的内容,只觉得自己的想法大约不如状元的对策更合皇上心意,因而在传胪时也显得心事重重。

榜眼固然很好,可她就是忍不住地琢磨,状元究竟写了什么样的锦囊妙计才会胜过自己。

传胪次日,天子于礼部设恩荣宴,御赐宴席嘉奖新科进士。按照惯例,恩荣宴无需皇上亲自驾临,选派一名大臣侍宴即可。

薛放却发觉这是个可以近距离观察新科进士并笼络人心的好机会,于是他风风火火地摆驾礼部,害得已经在推杯换盏的进士们慌忙叩拜谢恩。有的人嘴里嚼着饭菜还来不及咽下,跪得太着急险些呛到,起身后连灌好几杯茶水方才缓过气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