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假期(6)线索(第1 / 2页)
北山九窟十八洞是沿着山势开凿出来的,链接这些洞窟的崖廊与栈道同样依山而件,随着山体的凹进凸出,栈道和连廊也曲折起伏。走在山势凹进的栈道上,时常能将凸出山崖间的崖廊看得一清二楚。
陈况上山没多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越接近事发地点,这个现象就越明显。他和连默这时身处的栈道,几乎与前面一段崖廊呈平行的U字型。在平行的两条栈道上,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见对面游人的一举一动,死者正好被发现倒在对面的崖廊上。
“你赶到现场的时候,是什么情形?”在不能查看警.方问询笔录的情况下,他惟有先问连默,以便尽可能地还原事发时的场景。
连默闭上双眼,仔细地回忆当时混乱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赶到的时候,死者的妻子跪在地上,抱着死者的头部。死者……头东脚西被抱在妻子怀里。新婚夫妻……站在上首,曹贝妮和小傅在他们身边,小宋在下首。”
陈况迅速在脑海里重建了事发时的情景,指一指只能勉强容两个人并肩行走的栈道,随后与连默一起慢慢走向事发地点。
“死者被妻子抱着,头东脚西躺在崖廊上,新婚夫妻和曹某傅某在死者前方路段返回,宋某从后方追上,行程前后围观之势?”
连默点点头。
陈况蹙眉。排除连默和导游作案的可能,假使这是一件凶杀案,那包括妻子在内的其余六人,全都不能排除嫌疑。
连默脑海里有什么努力地要挣脱出来,“还有一件事……其时场面混乱,人多口杂,我记得我看见了什么,可是一转眼就……”
由于没来及细看,那样事物没能留下明确清晰的印象。
然而连默相信,一定是一件极要紧的事物,否则她的记忆不会竭力想要让她回忆起来。
“没关系,这可以慢慢想。”陈况安抚连默,又向导游摊手,“抱歉出了这样的事,我有点好奇。”
导游表示理解,“每天带着不同的人上山参观,也不是天天都能碰上这样的事。说实话,我也挺好奇的。从北禅寺山门下的天梯开始一路三跪九叩上山的游客倒不少,但是游览九窟十八洞的时候在曲折的栈道上一路三跪九叩的却不多见。”
“为什么?”陈况问,连默则“啊”一声。
导游一笑,露出满口洁白牙齿,“看来小姑娘明白了。这开凿修建在山壁上的栈道,本来就是不宽敞,又年久失修。要是人人都这样三跪九叩地上山来,一方面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后面游客上山的速度。”
“说起来,死者妻子在行三跪九叩礼的时候,是右脚先行,叩头的时候,手心朝上。”连默说起自己偶然回身时,注意到的事。
导游摸了摸下巴,“小姑娘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
由于其他人对他的讲解兴趣寥寥,自顾自分散开来,所以他一直和连默走在一起,并讲述北山烟雨的来历典故。但是作为收费领游客上山的导游,他还是会时不时回头注意一下其他几个人的。所以他是瞥见过死者妻子行三跪九叩礼的动作的。
“有讲究?”陈况垂头问面色略显困惑的连默。他对求神问道的这些一向不感兴趣,也没什么研究。
“嗯。三跪九叩礼是有讲究的。据《周礼》记载,早在周朝时,就有向天地均亲师行三跪九叩礼的,是拜祭神明时所行的至尚礼节,需左脚先行,右脚随后,一跪,三拜。如是三番,才是三跪九叩大礼。清朝时候非但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连朝贡之国的使节亦需行此大礼。罗煞国和欧罗巴来的使节不愿向清朝皇帝下跪行礼,几乎引发外交危机。”
“还有这样的事?”导游诧异。
连默点点头,“所以死者妻子行的,不是正确的三跪九叩大礼。如果她是一个真正的信徒,想要祷告祈福,那她不应该行相反的丧事之礼。”
导游抱一抱手臂,不晓得是山风吹在身上觉得冷了,亦或是被鬼神一说所惊。
陈况沉吟,随后朝两人微笑,握了连默的手,“走罢,我们上寺里参观去。”
导游从善如流。他看出来了,眼前这个男人才是掌握参观节奏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