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第3 / 6页)
宝翔本应故作惊讶凑上句“万岁不闭关了?”。他觉得太造作,还是省了,只嗯一声。
蔡述又道:“你真求晚了。你去呢,是领兵,还是安民?乱民约有万人,占据了江浦,还把应天府大小官员压做人质。中军都督府纵有十万兵马,只有会同兵部才可集结指挥。目下,朝廷的兵部侍郎形同文员。尚书只有两位。一位是我老师廖严,另一位是致仕后依然领衔的倪大同。中军都督魏国公年老无能,挂名而已。驻扬州的佥(qian)事倪彪,正是倪大同侄子。万岁垂询我如何平乱,我不可能提到北边的人。他们刚杀了皇甫,我不便推荐我身边人。我只好说,倪大同既靠近江南,可让他与侄子共同平乱。至于文臣,我推荐了翰林院的杨映。为了我夺情的事,杨映等人率文臣跪哭,我虽奉旨打了几个,还是愿意给他机会的。”
宝翔惊道:“倪大同复出了?”
蔡述袖手道:“复出便复出。廉颇老矣。他已七老八十,还能马革裹尸?我不是没有胸襟的。”
宝翔心道:你这不是胸襟,是把烫手山芋扔给异己罢了。
蔡述好像明白宝翔心思,他手还放在袖内,似笑非笑。
宝翔打个哈哈:“叙之,我竟不知你这样好性儿。应天府乃江南之明珠,你肯放弃了?”
蔡述一哂道:“我不放弃。不过,这颗明珠太白,我不喜欢。不如换成红色的,还能用久些。人言珍珠百年化血。我所作所为,也是顺天应人。倪大同乱平了,还回去养老。杨映嘛,我恨不得要他快去做。他在翰林院读书,我何以捉住错处?”
宝翔说:“我这表哥不白当。你当我自己人。”
“这可没准。我对仇人,一样实话实说。”
宝翔嗤笑,道:“倪氏领兵,杨掌院抚民。但这次民变,从何而起?民变之后,诸位官员如何处置?万岁既然出关,以他神通,能不想到派个钦差前去?蔡述,你对我隐瞒什么?你本应保举我的。上次我去江南,坏你事没有?换了别人,恐怕对你没那么客气了。”
蔡述一笑抿嘴,唇薄如刀口。他望着宝翔,幽幽说:“飞白,你真出息了。要我帮你不难。你只要对天发誓:你和锦衣卫,永远忠于当今的东宫太子便是了。”
宝翔一愣,奇道:“明人不说暗话。锦衣卫虽有北海帮,但北海帮何时反过上面我等忠君爱国,自然忠于太子。你要我单独立誓,是何道理?”
蔡述目光明澈:“你忠君爱国否,与我无关。我如今只关心太子能不能顺利即位。你知道太子年小,我在京没有兵权,不可能出现逼宫谋反之事。所以你立誓了,便为太子的外援,我放了心,便用心帮你。哪怕你要在江南再立权威,我都可以依你。当年钱塘帮灭,山九死,我都是局外人。而近年锦衣卫兴,你平安,我可是与有力焉的。”
宝翔低头,桌面平滑如镜,自己的脸却模糊。
蔡述轻声说:“飞白,你为沈明所逼,离京去津门。我派了俩船高手扮成商人侯在津门港外,随时打算接应。管家蔡宠亦乔装混在其中。他无意之间,发现东厂人员,才不敢冒进。你那晚充了英雄,丢下兄弟们。我可为你担着心,你知道吗?你今夜不发誓,便是别有心思了。”
宝翔扬头瞧蔡述,剑眉峰起,黑眸刺人。
蔡述坐定,道:“万岁在,我只不过是个大臣。我担得罪名多,不怕再多。可宝宝确实万岁亲子,蔡贵妃家世清白,他理应继承大统。若有人在这点上起异心,我一定赶尽杀绝。”
宝翔叹道:“是你多虑。万岁在,谁敢起异心?万岁大行,旁人怎么来得及篡位?”
蔡述望着帘外,长叹一声,喃喃道:“万岁今夜神清气畅,似有喜色。”
“嗯?”宝翔诧异,以为听错。
蔡述却不肯再说。他捧起书架上一个书匣交给宝翔,音色淳然:“你上次来,送了这个。书极精美,可对我,这书岂不是‘画饼充饥’?我看过了,你拿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