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邦人士(第2 / 9页)
于是乎,有人暗中轻蔑,有人心里奇怪,也有善良的为苏韧叹息一声,只无人与他再深谈。
苏韧倒不显落寞。他扇着凉风,品着热茶,薄唇微动,仿佛念念有词。
旁人当他对湖景兴致盎然,正推敲作诗。其实,他是舍不得浪费光阴,趁机心算近来的家用。
苏韧忙里偷闲,这份笃定倒不是假装的。上次他在御前失态后,就督促自己多养精蓄锐。
人要养神,先要省力。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即便不得不说,也要挑最合适的时机。
对于朝廷清流,苏韧虽不存思慕,但明知其分量。去年,清流折损精锐,大火后更伤元气。可物极必反,今春之后,沈凝等人俨然成了皇帝新一代的宠臣,使清流扬眉吐气,重振旗鼓。
如果能获得清流好感,那是有利无弊。虽然风向尚不明朗,能搭上一程沈状元的顺风船,何乐而不为?原是沈凝邀他来的。既然沈凝还没到,他没必要自己亮出底牌。
等苏韧算完账,茶也去了大半杯。他扫了眼杯底的茶叶,心道这茶真淡而乏味。
四周絮语,忽被老掌柜高声打破:“来了!来了!诸位相公,杨掌院,沈状元,薛大先生来了!今日小店真是‘有凤来仪’!”
众人纷纷出迎。苏韧慢吞吞跟后头,恰与竹林中那几位照面。为首的,也是吏部出来的郎官杨曙。
苏韧恭谨拱手,杨曙愕然,又瞟他一眼,匆匆点头。杨曙背后,有位翰林出身的工部郎中,素与苏韧捻熟。
那人见他也在场,大吃一惊,赶上前:“嘉墨,你怎会来?难道……宫中工程出了大纰漏?”
苏韧摇头微笑,低声答:“不,……我是让人拉来凑数的。仁兄,内阁徐隐在哪?”
“徐隐?他今日告假:唐王陪瓦剌使节入朝,鸿胪寺请求内阁派人去协理。”
“这样……”苏韧想:怪不见找不到这个熟人。
那人看他孤零零,便陪在他旁解说:“我社聚会规矩多。社内不讲官位,座位只按照年齿排序。又没有会首,众人轮流为主,本次轮到杨曙。还有,酒席费用一律平摊,散席时由主人收取。杨映是翰林头儿,大伙自然要敬重他。沈凝薛观炙手可热,按本朝惯例……成了皇子师傅……入阁拜相迟早事儿。卓然刚正,仙寺渊博,在社内声望已不下于前辈了……”
苏韧已看到了久违的沈状元。沈凝穿一袭荔青袍,神采端凝,该是少年得志的模样。与其并肩的杨掌院不苟言笑。另有大腹便便狮子鼻的男子,正是薛仙寺“大先生”是也。
杨曙见过兄长一行,拉沈凝手笑道:“因何姗姗来迟?该罚!”
杨掌院替沈凝答:“怪不得他们。晨起万岁突然宣召卓然和仙寺,他俩怎能提早告退出大内?”
杨曙好奇问:“万岁为何召见你们?”
薛观答:“不过是垂询皇子的学业罢了。卓然……?”
沈凝却只顾在稠人广众里找苏韧,一眼便找到了——苏韧正静静冲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