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夫(第1 / 5页)
帝京城凡是像样的饭馆,总会有穷孩子“站岗”。他们专替客人跑腿叫条子,弄几个赏钱好贴补家用。苏韧行到廊下,有这么一个小幺儿正缩墙角发抖。
苏韧一招手,小幺儿箭步窜上来:“爷吩咐?”
苏韧哑声问:“认得桂枝胡同吗?”
小幺儿擦擦冻红的鼻头:“认识,大公主家就在那。”
苏韧从怀里掏出块碎银,盯着小幺儿一字一句道:“我姓苏,苏州的苏。你到桂枝胡同大公主府隔壁,替我对我太太传句话,就说‘我被人骗到碧罗庄吃花酒,恐怕今儿要晚回来’。”
小幺儿不明奥妙,吸下鼻涕:“苏老爷,您果真要对太太说这句话:‘我被人骗到碧罗庄吃花酒,恐怕今儿要晚回来。’?”
苏韧把银子放他兜里,斩钉截铁说:“对,你别失误。”
小幺儿拍了下胸脯:“爷放心。”
苏韧抽出块手帕,罩他鼻子上:“伤风了,要使这个。不然擦破皮,风吹了可有的你疼。 ”
小幺儿捏着手帕,直勾勾望着苏韧背影。他觉着跑街几年,还是头一遭遇到这么老实个好人。
他撒腿向桂枝胡同去,没成想在街上撞上卖瓜子的小兄弟。
那小兄弟扯他:“到处找你,你娘又要生了!”
小幺儿急道:“啊?我才接了趟差……”
“嗨,我替你跑呗!”卖瓜子孩子倒挺讲义气。
小幺儿眼珠溜溜,如此如此交待一番,最后说:“记住这句话:‘我被人拉到碧罗庄吃酒,恐怕今儿要晚回来。 ’千万别错了!”
“好,你赶紧吧!”
卖瓜子的孩子不含糊,真替小幺儿去了桂枝胡同,找到苏家。
丫头顺子出来应门,告诉孩子说:“太太不在。”
那孩子报信:“你家老爷要对太太传话:‘我被人叫到碧罗庄吃酒,今儿要晚回来。’”
顺子点头,咽着口水,让孩子快帮她捡包酱瓜子。
谭香出门,是上城北的高丽人参堂。女人家只要有话说,就会熟悉,往往认识了三四天,比男人家认识三四年还热络。自从谭香在大公主那里和金婳婳重逢,便互相走动起来。谭香并不记恨童年意气不合。金婳婳经过十年风雨,好像也放下点身段。到底她们年龄相仿,同是江南长大,又都和钱塘帮存在渊源。每每谈论起人情风物,一拍即合。
晨起苏密咳嗽,谭香想去探望下金婳婳,顺便在她店里买盒梨膏糖。
金婳婳正提着秤量药材。见谭香来了,她忙空了两手,端坐在柜台后指挥小伙计们。
谭香真心赞了几句她店气派。金婳婳面上生光,笑道:“你姐姐我只比路上卖狗皮膏药的多了片屋檐罢了。”她领着谭香去内院,翻出盒梨膏糖。
“谢谢金姐姐,多少钱?”
金婳婳斜眼:“看不起我?这药御制,万岁专用!你打灯笼没处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