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无限漫长的假期 (14)(第2 / 3页)
但到了19年,我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不喝茶也有可能会失眠,我对此非常焦虑。
其实认真的想,过去我也不是每次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的。
从小到大我都有临睡前给自己编故事的习惯,在还没有接触网络小说,甚至是在还没有拿起笔去写东西之前,我就喜欢临睡前七想八想,编各种小故事来哄骗自己,还觉得很幸福,有的时候想的嗨了,甚至有起来立刻去写的冲动,顺着那个情节往下推,能推上半夜。
这些故事我不见得会写下来——事实上大半都是不会写的,甚至有很多我自己都忘了,或者真写下来的,也是面目皆非的,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但是到了18年,或者更早一些,我甚至丧失了这个能力,不是编故事的能力,坐在电脑前,推一个情节,做一个大纲还是没问题的,但我好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哄骗自己,我为此很忧愁,我那些做心理学的朋友却告诉我,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会更现实、客观。
我当时有些迷惘,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也的确不是,因为我们到底不是一个人,在转述中、理解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让我现在来分析,我当时失去的大概是一种爱的能力,具体的表现,大概就是很难对什么东西有真正的喜欢,甚至都不会有什么喜欢。
也许看到好玩的东西也会笑,看到有趣的东西也会觉得还不错,但那种感觉都比较浮于表面,并不会深入内心。
爱这个词,说起来有些中二,少年时期看动漫,总是什么爱战胜了恨,友爱战胜了魔鬼、战胜了阴暗面,战胜了那些不好的东西。
当时看的热血沸腾,再大一点就觉得扯了——世界是现实的。
你爹妈有钱,你就能得到更好的资源,这是那些出身不太好的孩子要努力去追赶的,甚至是怎么努力也追不上的。
公主和王子一定是相爱的吗?不,更多的也许是利益结合。
电视上的综艺节目,编的故事很动人,演员在上面哭,观众恨不得在下面哭,却不过是写好的脚本,也许是真实的,也许,只是部分真实。
部分真实,有的时候比胡编乱造更胡扯。
所以什么爱不爱的,不过是那么回事吧,再偏激一点想,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就是纯粹的爱吗?
国人的很多观念,就是养儿防老。
在我父亲病重的时候,很多人都对我说,父母生养孩子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这个时候,不要离开他!
我的姑姑,当年是有去到外地的机会的,但我奶奶不愿意,她老人家一辈子的观念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她眼前最好。
都在她眼前,她放心,这是一种关爱,但也是一种束缚。
而子女倒是爱父母的,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对,因为按照一般观念来说是父母的爱更多一些,虐待孩子的父母总没有虐待老人的孩子多,为孩子奉献生命的也总比为父母奉献生命的多。
但这,都是长大之后,这些观念的形成,牵涉到很复杂的各方面的因素,咱们先不予讨论,但是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父母的。
可是这种爱,也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
所以这么想一想,人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物种,所谓的爱,也就是哄骗自己的一种情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