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那一天的生日 (3)(第2 / 3页)
我们一起附和,要是现在,这书必定大火啊!
后来老先生还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其他几个很重要的方面——怎么穿衣啦怎么玩啦还有建筑什么的,一样被退了稿,理由同上。
而《潜伏》的产生,就是他在研究民国时期,发现的一个现象。
就是当年我党,为了情报工作,有一些是需要假装夫妻的,你一个单身汉去租房子,别人会怀疑,但有老婆,就比较正常了。
所以就需要有人搭配,那这些假扮夫妻的后来都怎么样了?他们之间又是怎么相处的?
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所以有了《潜伏》。
看《潜伏》是很多年前的了,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镜头:一,孙红雷的衣服是挂着的,姚晨说叠着放的多;二,电视剧最后,姚晨到别人家打工,别人问识字的、会打麻将的等等问题,姚晨的手一直举着。
看剧的时候为里面的紧张刺激所吸引,多少年之后,记得的却是这些生活镜头。
大概是因为无论多么波澜壮阔,我们的人生更多的还是这些生活。
我过去写文,大概是我想写什么。
看了某个故事,读了某本书,经历了某件事,突然有了冲动。
《最后一张牌》的结尾被很多人咬牙切齿,但那个结尾是在没有整个故事的时候,就有的。
也就是说,当我还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故事的时候,就有那么一个场景,两个人,相对而坐,最后一张牌是扣着的,掀开就是不同的命运。
《春风吹》是当时写竞技写的比较累,想写一个琐碎的生活化的;
《野火烧》是突然想写一个穿越成山贼的故事。
就是突然有了某种冲动,然后就写了。
当然,免不了也有跟风的,就是听说某种文现在很流行,跟着也去写一个,所以我只能是百分之七十的为爱发电,的确是跟着风发过电。
不过事实证明,跟风的无论结果如何,自己是不踏实的。
一般人知道我,大概都是从竞技文开始,我的第一篇竞技文是写足球的,第一篇耽美竞技,也是写足球的。
《暗君传》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非常冷,冷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一个章节下有二十个留言,我激动的转圈圈,现在还记得是写小暗数钱合计着能买巧克力的那个章节。因为实在太冷了,就有些想放弃,但想一想,还是很愿意写,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竞技题材倒成了我的标签。
但就算是这么喜欢的文,写到最后也很疲惫,写完往往是松了口气的感觉。
但是我这一年开的文却不是这样的。
从大帝都回来没多久就是过年,19年的春节和过去好像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发生。
就是在寒假里,我带着Q7和过去的一个同学吃饭,发现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