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第1 / 3页)
两日后,燕王带着京城来的十万大军,在郑州东侧城外,朝着汴州的方向扎了营,气势十足地剑指汴州。
这个距离,大军再行进一日即可抵达汴州城外。
祁王连日召集幕僚,还有破城后从洛阳赶到汴州的太上皇旧臣,虽然大家在应对方法上各持己见,但大方向上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这个仗,不能打。
汴州城现在驻扎着八万人,从京城开来了十万人,两座皇城之间一旦开战,生灵涂炭,没有赢家。
皇帝是让燕王打着讨伐祁王的旗号过来的,但有太上皇在此,多少还是会有顾虑,对他们来说,开战亦非上策。
既不能打,那就只有谈判。
但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谈判的余地,祁王自然希望皇帝能心平气和的交出皇位,迎母亲太上皇回京,而皇帝自然是希望太上皇仍旧留在汴州养老,让祁王独自进京谢罪。
对双方来说,这都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所谓的谈判,也不过是拖时间罢了。
祁王派出的第二波使臣刚刚出发时,姜严著早已带着先遣兵埋伏在郑州城外了。
原本祁王没打算提前派兵去郑州,怕会打草惊蛇。但姜严著十分坚持,虽说两边都不会轻易动手,但若一旦谈崩了,她希望能抢占到一个最有力的地势,把冲突在最短的时间内扼杀在摇篮里,以免造成周边城镇民众伤亡流窜。
太上皇亦认同她的观点,力排众议地准许她带上一小队精兵前去郑州,见机行事。
姜严著是做侦察出身的兵,从入军时的新兵,一直做到蜀军侦察主力军雕枭营的千户,她很懂得怎样带兵悄无声息地接近对方的营地。
因为要确保万无一失,她选的是一条树林较多的路线,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区,要隐藏行迹确实需要花点功夫,所以这一支小队行进速度并不快。
临近郑州时,她又让士兵在所有的马蹄子上都包了布,众人牵着马悄悄地来到了郑州城外燕王的大营附近,最后选在离他们大营只有一里地的一个山坡上,埋伏了下来。
这次来郑州前,她吩咐姚章青留在汴州指挥大营,身边则带了从彭城赶来的姞项玉。
这几个月来,因为身边多了姚章青这个副手,姞项玉总感觉自己在将军面前不似从前得脸了,好容易得了这个机会,他兴致勃勃地想要好好表现一番,来郑州这一路上忙前忙后,十分卖力。
在山坡上埋伏半日后,姜严著觉得这个距离还是太远,决定再往对方营地近前探一探。于是她将人分作两班,一班留在原地做哨,看管马匹,她亲带另一班人,在日落后步行到林姜兴的营地附近埋伏。
这一路上寂静前行,不举火把不开炊,越是接近目的地,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其中艰辛自不必言,她在军中已是习以为常。
原来这一日,祁王派来游说燕王的使臣刚到,这使臣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眼看着已说得燕王有三分心动,于是晚间燕王留她在营中宴饮。
这场宴直到二更方散,禁军统帅林姜兴从席上回到自己营中,来到营边树林中解手,身后跟着两个亲信副手。
他虽满身酒气,但听说话语气还比较清醒,跟身边人抱怨道:“这燕王也忒不济事,三两番话就被说动,老子少不得先动手,免得受他拖累。”
说完抖了两抖,系上裤带,又说了些别话,便搭着两人的肩嘻嘻哈哈回营去了。他们三人都没注意到,在他们头顶正上方还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