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见重山(第2 / 4页)
可也有更懂音律之人,虽亦满目赞赏,但亦有几分轻微疑虑——这韵律怎么隐约约与先前的凤求凰有些相合?
此时琴韵渐转,擘托抹挑之间,琴声仿佛江川回转入名山,山间花鸟林木自安好。
曲风竟转了几分精巧与绮丽。
晏柔月微微垂下了目光,随即借口口渴,向后头又多退了几步。
这曲子是她作的,或者应该说,有一半是她作的。
不过几息之后,当众人正要转而赞叹如此高峻冷淡的惠王会弹奏如此和暖绮丽的曲风之时,音韵再转。
撮滚拂历交叠,琴曲之中重见金铁声,肃杀寒意声声如锋刃。
庭苑之中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已经彻底全然安静,先前那极其零星的议论或赞叹或欣赏等等,也都完全噤声。
甚至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微微放轻,因着此曲精妙之外更是情韵充沛至极,台上抚琴的惠王面上并没有什么神色变化,然而人人却也都能感觉到,他的心神全然沉浸在这琴曲之中。
而这琴曲的起承转合已完其三,最后一折又是如何?
晏柔月回到了自己座位,将已经有些冷掉的茶水一饮而尽。
她微微垂目,看着自己握着茶杯的手出神。
不想看萧铮,更不想看弹奏此曲的萧铮。
然而再是不看,那最后一转的琴曲还是声声入耳。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音律重新放缓,亦不再有肃杀之气,取而代之只有无尽的哀伤、悲痛,求而不得的思念与永夜。
没有悼亡诗的辞藻描绘,也没有祭文的骈句追思,可那里头的悲痛无尽声声如带血泪。
晏柔月低着头,不敢抬眼。
这曲子的后半段,是萧铮在昭仁八年的七夕写的。
也就是她病故之后一年的祭日。
他找出了当年刚做好江月重山琴那时,晏柔月写的春光曲,重编续韵,对着她的画像弹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