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第3 / 3页)
蓁蓁依着规矩行礼,然后才小步走到康宁郡主身侧。
康宁郡主见她这拘束的模样,笑道:“蓁儿自小顽劣,只有到了娘娘这里才收一收性子。”
太后噙着笑意,不知为何比以往热络许多,也道:“大约是哀家以往太苛刻了,这孩子总是同哀家亲近不起来。”
她挥了挥手,随侍的女官们依次退了出去,关好了殿门,只留下贴身女官侍奉。
“今日叫你们进宫没旁的事,大约你们也听说了,陛下端午后便要迁宫了,满打满算,也不过一月有余,哀家这心里觉得空唠唠的,便叫你们来热闹热闹。”
说着这话,太后娘娘面上浮现了一丝哀切,却又不像是真的哀切,只是适时地挤出了两滴眼泪。
蓁蓁一路上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却没想到陛下这么快就要迁宫了。
望仙楼始建之初,东宫携百官上奏,言此工程耗费巨大,请陛下收回成命,蓁蓁记得,那还是她父亲唯一一次与太子爷统一战线。陛下原想将望仙楼建在宫里,可耐不住群臣激昂反对,太子更是罢手朝政相逼,如此对抗了几个回合,陛下盛怒之下让了步,命令将望仙楼建于京外,且道,望仙楼一旦建成,他将全心修仙再不理朝政,并拟下圣旨由太子监国。
如今距离端午不过一月有余,若陛下节后便将移宫,那以后皇城内外岂不是东宫一人说了算了?
蓁蓁揣摩着,太后今日将她们叫来,想是就是要说这事的。
康宁郡主显然也听懂了太后的言外之意:“娘娘的意思是……太子即将监国?”
说完这话,康宁郡主噤了声,似乎也觉得议论国事不太好。拿过一旁的茶盏浅饮了口茶,才宽慰道:“娘娘是陛下的生母,自然也是太子的亲祖母,娘娘放宽心才是。“
闻言,蓁蓁立在一旁点了点头。大夏重孝道,太子监国难道会将太后撵出宫去不成?她实在不知道太后这番伤心从何而来。
慈宁宫清香悠悠,太后却突地叹了口气,玉指抚摸眉心,无奈道:“陛下和太子极重孝道,对哀家自然是一百个礼数周全,哀家没有不满意的。只是在一件事上,这父子二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听哀家的……”
太后玉口轻启,显然是为了那件事十分发愁,蓁蓁福至心灵,忽然明白了今日太后娘娘将自己叫进宫的用意了。
只怕还是为了那件事……
趁着她老人家开口前,蓁蓁赶忙道:“娘娘,蓁蓁不懂朝政,也算是小辈,不好在这里听这些,请娘娘容蓁蓁去院里转转吧。听闻花园里桃花开了,蓁蓁摘了来给娘娘酿花蜜可好?”
她笑容甜美,故作没有听出太后话里深意,康宁郡主满意地拍了拍她的手,刚想顺着说,让太后放她离开,太后却开口阻挠了她:
“你虽是小辈,但也没什么不可听的。如今太子妃之位空悬,太子不上心,皇帝也不上心,就只能哀家来操心了。”
她顿了顿,继而道:“今日叫你母女入宫,也是想一同商量这事。太子性子冷清,谁入主东宫哀家都不放心,思来想去,只有从小在身边养大的姑娘,才最妥帖。听闻前些日子宫宴上,陛下也曾提起这事,被这丫头打岔过去了,如今看来,陛下与哀家的心意都是一样的,只有蓁丫头才可堪太子妃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