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9章求贤若渴(第5 / 7页)
还有个如何任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曹操亦有独到之处,这就是清人赵翼所概括的:
“以权术相驭”。
至于具体的做法,赵翼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盖曹操当初起时,方欲籍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
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甚至杨修素为操所赏拔者,以厚于陈思王而杀之;崔琰素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杀之。
然后知其雄猜之性。
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备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曹操在创业之初。
需要人才帮助打天下时。
他可以虚心纳士,和刘备、孙权一样对有用之才极尽礼遇,曹操厚待刘备、关羽的事情是尽人皆知的,其实他给予自己重要的,谋臣将士的优待远在刘、关两人之上,故大多能得到这些人的致死效力。
更为难得的是。
曹操在创业之初,就能用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记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
也不加报复。
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弘大度。
例如官渡之战后,发现许多“许下及军中人”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后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命令当众“皆焚之”。
又如陈琳。
原是袁绍的部下,曾为其起草讨曹檄文,一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但归附曹操之后,仍然受到重用,并未遭受到报复。
再如张绣。
与曹操有杀子之仇。
但张绣归降后,曹操不计前嫌,仍拜他为扬武将军,并结为儿女亲家,官渡之战中,张绣力战有功,后又击破袁谭,曹操论功行赏,增邑二千户,其他“诸将未有满千户者”,然而,曹操对于人才的恩惠、友谊和礼遇、宽大等。
都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
他的目的很明确,笼络人心、以让人才为其所用,一旦达不到这一目的,或者过去倚仗的人才。
对其产生了异心的。
那么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