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8章谈诸葛亮(第3 / 5页)
吃一餐要有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对待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
只是这样的马。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因为吃得不饱,力气就不够,他的潜在能力,也就无法发挥出来,甚至因为肚子饿,有可能想和普通的马一样,都有可能做不到,怎么能够让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
对待千里马的方法对待它,虽然在喂养它,却不能满足它的需要,听到千里马的声音,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却拿着鞭子面对它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呀!\"
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从上面的古文,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也是一个,有识人之才的伯乐,他手下同时也有一班的谋士,也是他的智囊团,是协助他指挥打仗的,其实诸葛亮,就是在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指挥打战,同时,也知道每个人再聪明,也是有局限性的。
也有可能。
会有考虑不到的地方,需要其他人的智慧提供互补,才能更好的指挥打仗,因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不允许出现错误。
只要有出现失误。
付出的都是鲜血和生命。
很明显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的智囊团成员,能够成为智囊,肯定是很有才能的,因此对于每个战役,每个智囊都有,自己的战略设想,都有战术意见,有那么多的意见。
有那么多的谋略。
每个智囊都能引经据典,到底要采纳那个智囊的策略,这就特别需要高超的才能了。
这就要求。
诸葛亮要有一双慧眼。
知道那个智囊的谋略最好,更为高明的就是,还能看清每个智囊谋略的得失利弊,更加高明的就是,通过了解每个智囊的谋略后,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更加高明的战争谋略。
这才是主帅型人才。
而像马谡这样的人,就不是主帅型人才,他只能是参谋型人才,虽然说讲起兵法,他能涛涛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