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4章荷塘初春(第1 / 4页)
此时的京城的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因为房间有暖气,大家没事多是呆在宿舍,可是,赵卫东此时的身体,已经到了不畏寒暑的地步,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窝在有暖气的宿舍里,他前世念的是一所,著名的船舶设计大学,对华清园确实不太熟悉。
因此也就喜欢到校园内漫步。
在其中漫步印像最深的是,华清园实在太大。
不愧为曾经的皇家园林,据说占地面积约六千多亩,比京城大学还大一倍,汽车允许在校园通过,当然也是划了一定的通行范围。
这个时代的汽车不多。
园内马路上多为自行车,由于是初春,天气还十分寒冷,因此步行者十分有限,多是来去匆匆。
华清园布局得四方四正。
除几处保存完好的古迹内有曲廊回转,奇花异石外,它的新老建筑大多均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即使建校初的古建筑四合院,也为方形结构,最显眼的是,直来直去的条条大路,笔直地向前伸去,圆形的弯道实为稀有。
赵卫东猜测这和后世的,设计者的“同方”理念或许有关。
华清有处知名老建筑叫“同方部”。
据说“同方”二字源于《礼记·礼行》中“儒有合志同方”句,“方”作“道义”解。
“同方部”可解释成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
清华人喜欢方形,估计大概出此理论,清华路,则是穿过二校门后的一段校园主干道,路旁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初春的阳光从树叶落光后的层层树枝间暖暖洒在路上,因为天气寒冷,路上少见匆匆的师生员工。
走在华清路上,远远眺望到大草坪和大礼堂。
大礼堂,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
也是华清最著名的建筑了,融合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华清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欧洲风格。
这座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
科学馆,位于大草坪一侧,也是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始建于1917年,成为了后来华清理科辉煌的发源地;图书馆,华清早期四大建筑之一,老馆始建于1916年,日晷,位于大草坪最南端。
是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
下部底座镌刻着的铭言:“行胜于言”,成为了华清的校风。
另外,赵卫东对华清园花草的印像,也特别有感触,虽然它和其他校园一样不缺小花小草,就连在寒冬也不缺乏,最动人心魄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