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末书吏 > 第183章 刺头最容易赦免

第183章 刺头最容易赦免(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禀指挥使,账目与库存,都查点清楚了。”军法官元理一,拱手向文呈禀报:“麻布短少375匹,绸缎短少180匹,锦30。栗缺少3000担、麦短少2000担,金15斤,铜钱1950贯,马料短少…”

文呈虽然知道,县仓里的物资必定会短少,却也没料到,短少的数额竟然如此之巨!

这哪是窝老鼠,简直就是澳洲袋鼠啊…个头可真不小!

“啪!”茶盏碎裂,孙坚捏着碎片,恶狠狠地道:“杀杀杀!此等贪官污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谢天下!”

文呈心中一咯噔:孙大神啊,我都被益州民间,私下里被称为“文抄家”了。

——你这是打算当“孙剃头”么

~~~~

汉代,是酷吏横行的朝代。

酷吏,在历朝历代都存在。

但唯独两汉时期的酷吏,从始至终,都十分活跃。

这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酷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

西汉第一个有名的酷吏,叫“侯封”。

侯封被吕后重用,他不畏权贵,“刻轹宗室,侵辱功臣”。

吕后死后,他遭到了灭族之祸。

彼时,吕后为提高吕氏外戚的地位,巩固吕氏外戚的权威,对西汉皇族和开国功臣,进行了无情的打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侯封,闪亮登场,一个跳跃,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侯封的经历,可以看出:酷吏,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目的性。

随着两汉历史的不断演变,酷吏的兴衰,逐渐成了政治风气的标杆,成了大时代下的缩影。

~~~~

西汉初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人口锐减,国力凋敝。

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放弃法家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的策略,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策略,使整个社会,进入了休养生息的状态。

除吕后专权和七国之乱两个时期外,西汉前期政治稳定,天下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著名的“文景之治”,遂由此产生。

太平盛世让平民百姓受益…

——诸侯王和豪强地主,更受益!

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社会资源,拥有巨额社会财富。

小则鱼肉乡里百姓,大则抗拒中央政权。

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他占据豫章郡的铜山,“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并“煮海水为盐”,以至于国内“无赋”而“国用富饶”。

平定七国之乱有功的灌夫“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

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也就是说,太平盛世下,涌动着一股不利于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暗流!

如果统治者不采取措施,去抑制诸侯王和豪强地主的势力,类似七国之乱、和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必将再次上演。

于是,酷吏,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景帝时期,酷吏开始组团、成批成批的出现。

“郅都”是冠军,是酷吏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郅都担任济南太守时,族灭当地豪强瞷氏的首恶,以威慑当地豪强、盗贼。

杀的豪强家血流成河、鸡犬不留,才使得济南郡,出现了路不拾遗的景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