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战场之中的抉择(第3 / 3页)
若不是哈尔罕命大,刚好旁边涌过来一群族人,替自己挡住了箭矢,哈尔罕说不定就毙命当场了…
气的哈尔罕腰刀指向瞭望塔:“给我弄死他们!”
羌人顺着铁制框架,拼命地往上爬,哨兵们互相帮着同袍,将不少攀爬的羌人,射杀于半空中!
~~~~
在瞭望塔四周,有细钢丝编织而成、像钢丝床上面那种网格一样的护栏,这使得哨兵们,不用担心羌人的箭矢。
自己需要射击的时候,可以撩起挡,在射击孔上的一小块钢丝网,只把连弩伸出去就行了。
透过无数细孔,还不影响哨兵的视野。
端的是装备好,啥事儿都好搞;技术和理念双领先,降维打击爽翻天!
顶部、哨兵脚下,有四块“防攀爬隔板”。
哨兵换岗上去之后,会将隔板放下、用螺丝固定住,从而在瞭望塔顶部形成一个“突出部”,以防止敌人半夜悄悄地爬上来骗、来偷袭哨兵。
大多数攀爬瞭望塔的羌人,就止步于此,而被旁边瞭望塔上的哨兵们射中、跌下五丈高的塔端。
能侥幸活下去的人,十不存一!
~~~~
甘宁吹响铜哨,示意哨兵们注意安全、互相配合好,再坚持坚持…
哨兵们以铜哨回应:请甘大队长放心,人在塔在!
车阵周围,羌人的尸体堆积如山,围绕着车阵,尤似修筑了一圈血肉围堰…
人体围堰与车阵之间,区区两丈距离的黄土,已经被鲜血浸泡透,艳阳高照,泛起血光一片,散发出一种妖艳的气质,一如地府中的血池小地狱……
此时,双方已经杀红了眼,羌人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杀死比尔,呸呸,杀死彼等!
前面的羌人,被弩箭一射,忽然一个哆嗦,瞬间醒悟过来:打仗,是真的会死人的!
却退无可退
——后面的族人们,还在拼命往车阵涌,自己只能硬着头皮,用血肉之躯,去与汉兵的弩箭硬抗!
有啥办法呢,来都来了。
人肉围堰后方的羌人,顾不上胳膊酸痛,将身上的箭矢,不要本钱地往车阵里抛射。
与汉安军比家底
汉安军箭矢用竹子做杆,制作快捷、便宜的相当于捡的,只不过竹箭杆容易变形,属于最次的箭杆材料。
好在汉安军加量不加价,追求无差别的箭雨覆盖,连弩并不追求精准度。
汉安军的箭杆,平时一捆一捆的存放,并没有安装箭头,这样做,可以避免箭杆变形,只有需要使用的前几天,才临时将箭头装好。
北方弓弩手,箭杆用最高端的柘木制成,取材不易,制作成本很高。
营盘中的血战,从拼箭法、比家底,现在变成了短兵相接,汉安军的伤亡,陡然巨增!
~~~~
甘宁深吸一口气,吹响铜哨,命令车阵里的军士们,打开一个缺口,摆出鸳鸯阵,撸起袖子,直接与羌人对砍!
战争中,最为惨烈的面对面搏杀,就此展开!
甘宁深深地吸口气,缓缓闭眼:一将成名万骨枯啊!
只有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士兵,才能成长为真正的百炼精兵!
成长的过程,充满了艰难的选择。
兄弟们,我甘宁,对不住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