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打仗就是打后勤(第2 / 3页)
现在雷公山那边,用两个钢圆盘、中间铺上圆柱形钢条,两个钢圆盘再扣上、密封;灌入油脂润滑,做出来简易版的轴承,将就着能用。
两轮马车,载重量不过千把斤;而四轮马车,最少可以拉两千斤以上,速度也更快、更平稳。
“多做炒米,把牛羊肉加进去,烘干。”
文呈想起后世的「油茶」、「炒米」,开口道:“这样有油水、容易保存,而且携带的多!”
赵正一边记录,一边说:“此去司隶地区,先就近取食;本部携带的粮草,尽量存起来。如若有可能,在关内再采买制作一些,勿必做到有备无患才好。”
文呈点点头:“的确如此。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若是到时候,大军粮草不济,又上哪里去求人”
“存心方便为长者,虑事周全是能人;二位不愧是吾之萧何、曹参啊!”文呈感慨道。
李恢笑道:“哈哈哈,文君廖赞了;拾遗补缺、查堪疏漏,乃是我等分内之事;倒是文君高屋建瓴、胸有沟壑,让我等钦佩不已啊!”
文呈笑笑:“咱们就别互夸了,相互吹捧共同提高;再夸下去,自己都觉得…那是说的我吗”
“哈哈哈!”众人皆大笑不止…
~~~~
汉安、南安县有“养猪场”、“养鸡场”、“鸭棚子”,都是隶奴们在打理;
由除了奴籍的「小组长」,带领一帮尚未除籍的隶奴们,养了无数的麻鸭、鸡鹅、猪羊。
此举,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获取肉食、获得肥料,更重要的是为了:防范蝗灾!
汉代的灾害很多,蝗灾的危害性,无疑是最大的…
至于旱灾,两县正在大量修筑小水坝、蓄水池、沟渠,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隶奴们再干上一年半载,都会陆陆续续去除奴籍,成为自由人、成为“养殖场”的雇工。
到时候,能够分到属于自己茅草房、有工钱可拿。
现在一个个的干劲十足,鸡鸭成群;这个时代,河沟池塘里面的田螺、河蚌、麻虾、小螃蟹、小贝壳多的要命,养殖成本并不高。
只不过捕捞水产的技术,实在是太落后,白白浪费了河沟、水田里的鱼虾。
各自捕捞工具落后、渔网的质量也不行
麻绳浸泡桐油做的渔网,一旦下水之后,沉的要命,很难拉起来;这就使得渔夫们,在制作渔网的时候,不敢做的太大,撒出去,不过是方圆一丈大小。
渔网的使用寿命也短,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酥脆而断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并不是偷懒,在那个时代里,是非常正确的姿势…
不考虑时代背景、不考虑技术的局限性,都是耍流氓。
因陋就简,文呈教大家,使用他儿时经常用的“迷魂阵”捉鱼:用竹竿、篾片在河边编织迷魂阵;
用竹编的“鸡罩”、“拖筢”等器具,在浅水湾、水田里捞鱼…
这些举措,使得两县的渔获大增,也给养殖业省下了不少粮食…
李恢就让人制作了不少腊鱼、板鸭、风干鸡,用作军粮。
~~~~
“三江王爷,”
文呈笑呵呵对龚虹说道:“王爷你可还习惯,如今的生活”
龚虹哈哈大笑:“可不敢当文大人一句「王爷」!我如今是闲散五等爵,比黎昆那龟儿子的「秉鋒」爵,还低…不值钱的;文大人若是掏上个八百贯钱,我将此爵位,卖与文大人如何”
“去去去,八百贯买你的五等武功爵我还不如买肉吃呢,五花肉它不香吗”
文呈也笑了,“文景之治时期,捐点粮食就能混一个爵位;世祖那阵,捐六百贯钱,就能买到了。闲散武功爵,这玩意儿,你当是古董……越老越值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