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被问候祖宗的人(第2 / 3页)
文呈摇摇头:“滇池要么益州郡、要么昆明道的人;距离这里千山万水、路途遥远。
就凭你休说光没路条这一点,便让你出不了这汉安地界。
那些巴人、氐胡人、徙人、焚人……大大小小数百个族人的领地,你过得去
将你烤了吃,还嫌没肉;恐怕你逃不过祭天、祭祀月神的命!”
那人也心知,实情如此
自己再是钻山爬树的好手,也逃不过被别人抓住的命运;
这一路大山之中,尽是数不清的蛮夷;都是大山里摸爬滚打长大的,谁也不差。
自己一个人想翻越那万水千山,回到故乡只有做梦才有可能!
想通了此关节,瘦小汉子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也就是遇到文呈。
若是别的主家面前,敢这样嚎哭,早就一顿皮鞭,劈头盖脑地抽下来了!
买你来,是替老爷我干活的,谁管你有何狗屁倒灶的伤心事
那粗壮汉子挣扎着,作势欲扑,被苏剑一腿踢到路旁水沟里。
南拳北腿,果然有传承。
文呈看着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隶奴:“你们当中,有谁知道这个人的来历”
半晌,期期艾艾地走出一个羌奴:“我晓得。他叫‘阿曲木’,是跟我一个头领手底下,打仗的。
不是我的族人,也不晓得哪里抓来,当‘陷阵’的。”
——“陷阵”,每次作战第一批冲上去的人。其实就是“炮灰”,多以抓来的俘虏、犯了军纪军律的军士担当。
平时不给武器。到了前线,才在“督战队”的监督之下,发放武器、爬城墙、填沟壑;
胜了,立功了的炮灰,才有可能转为“正兵”。
文呈点点头,不再言语
叫这个羌奴扶起阿曲木,继续往脚背山顶而去
马大、周家老大带着一群人,正在山下山上的搬运建材。
见文呈过来了,行礼之后,文呈便让隶奴们排好队。
文呈站在一块石头上:“我知道你们心里忐忑不安。既然来了,便听从我的安排!我不会对你们许诺什么,你们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我只能许诺:你们只要做完自己的事情,就不会挨打、不用伺候谁睡觉、更不用担心被打杀!”
文呈跳下石头,让那五名汉奴,统计一下多少男丁、精壮有多少、多少人会说汉话…
最后结果出来:五十八名男子,二十七名女子;说是老老少少,其实能被掳掠出来卖的,太老的谁要
小的早被单独卖到大户人家当小厮、培养成家姬、小丫鬟去了。
批发整包买的,漂亮的有、丑的也有;强壮的有,自然瘦弱的也有。
基本上还是十五六到三十几岁,这个年龄段的多。
周家老大带着人生火做饭
马大领着他们,到后山修筑隶奴们住的木屋。
盖砖石房屋不现实,费工期、成本也极高。木屋茅草顶,便是常见的穷人家,好一点的居所了。
穷的人住竹屋、茅棚的都极多。
修筑木屋,速度极快;有牲畜帮着,平整一下地面,条石为基、木桩为柱、木板做墙;竹竿夹着茅草做顶。
文呈只要求盖得结实、外观要漂亮一些。
因为以后,脚背山会来很多香客、游玩的士子。
太丑陋不好收门票…是香火钱、住宿钱。太丑陋,就不好意思收的太贵了。包括隶奴的住房,也得漂漂亮亮的。
尤其是前山盖的两栋大的“别院“,一定要精致!多用砖瓦、打造的细致点的条石;
再盖几个小小的院子,今后肯定有受不鸟后院争风吃醋、争权夺利的大户家夫人、爱妾,跑来长居。
——这种人,是重要的、稳定而长期的钱粮来源。
因此,这种小院,对细节上要求很高。
文呈留下那个会汉话、羌话的人,还有那叫做“阿曲木”的。
此人是一个严重的“不安定份子”,得看看怎么处置才好。
文呈道:“说说你的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