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节 晓以利害(第2 / 4页)
见陆逊有不同意见,吴凡颇有兴致,伸手示意陆逊直说便是。
陆逊道:
“属下以为,将从事文官处斩之举并不明智。一来此文官奉命送传文书,并不知其内情,若被处死,实属冤枉。二来,属下听闻第三军团之军师司马懿,与次公子子恒交厚;此人深谙谋略之道,老成深算,此假做文书极有可能与他脱不开关系。如此,我军若将从事文官处斩,司马懿就算事前没有在我军内部安插间谍,也必然会料到文官有去无回绝非半路遇到不测。”
此话一出,令那些支持将从事文官处死的人顿时醒悟过来。眼下,吴凡和众人只知道曹丕的这封文书肯定有阴谋,但具体是什么阴谋却并不得知――是想把吴凡关押起来?还是夺了吴凡的兵权?亦或是最坏的,想要暗杀吴凡?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好和曹丕闹翻。毕竟大家都是曹营一家人,曹丕又是曹操的次公子,身份特殊,有什么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直接闹翻甚至兵戈相见,那是下下之策。
那么,这个从事文官又该如何处置呢?
吴凡问出了自己,也是众人心中的这个疑问。
陆逊道:
“不如对此文官晓以利害,再令他回去,告知次公子都督大人之所以不肯回去,并非看穿文书有假,而是意欲平定南中后,再率众位文臣武将一同回朝,祭奠魏王在天之灵。若此举顺利,则不但避免与次公子闹翻,同时又可麻痹次公子,令其以为我军上下皆是庸碌之辈,不足为虑。”
陆逊说完后,吴凡点了点头,未发表看法,陆逊便退回班列。
而吴凡这时则陷入沉思。
属下谋臣出谋划策,身为主帅,从中择取最为有利的计策是职责必然。但是,像吴凡这样本身也兼具智谋的主帅,则在择取最佳计策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谋臣没有说明,甚至没有想到的细节。
比如陆逊的这个办法,他只说了成功后形势会很乐观,但是,如果失败,比如从事文官回到邺城后主动向曹丕坦白,或是被人识穿,局势又会变成什么样?
吴凡思虑了一下,觉得若是那样,曹丕肯定会和自己一样装做人事不知的样子,和自己继续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善。暗地里则会加紧动作,以免自己来日率兵回朝后,对他不利。
不过,以眼下情况来看,他要怎样动作才能最大地钳制自己,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
吴凡坐在桌案后面,侧歪着身闭起眼,左肘撑着桌子掐着眉心,右手随意地放在桌案上,五根手指鳞次起伏敲打着桌面。木质桌面所发出的连续的笃笃声在此时静寂的中军帐内异常清晰,众人都定定地看着吴凡,不知吴凡在想些什么。
突然,帐内的笃笃声停止了,吴凡的右手也定格在桌面上。同时,他的眼睛猛然睁开,心中已是想到一个就处在曹丕身边的,自己的一道软肋――
身在洛阳都督府的吴凡的家人
洛阳与邺城相隔不过七八天的路程,但与云南这边的距离却有一个月以上如果曹丕知道自己已经识破他的文书有假,为求自保,肯定会想到把自己的家人接到他的身边,以此为要挟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还会以此为饵令自己再入他的圈套
吴凡又思虑了一阵,确定如果采取陆逊的办法,一旦被曹丕识穿,其可能采取的动作中只有家人被软禁这一点对自己威胁最大,其它的都无足轻重;这才开口道:
“就依伯言所说办法,对那个从事文官晓之以利害后,再将他放回去迷惑子恒。”
转而,又遍视众位武将一眼,最后目光停留在颜良和文丑身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