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 眼线(第2 / 4页)
吴凡率军闪袭刘焉军与荆南四郡联军的消息,诸葛亮早已收到。不过,当他收到这两条消息的时候,吴凡已经在率军回返江陵的途中。诸葛亮斟酌再三,认为没有把握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拿下江陵城,nòng不好还可能被吴凡引奇兵堵住退路,把这十五万部队围堵在江陵城周边地带。
若是那样,这十五万部队基本上就得被全灭,毕竟两军战力相差太多,根本无法正面对敌。
就算不被全灭,侥幸逃出,部队士气也必然大受影响。接下来也就只有引军退去这一途可循了。
因此,诸葛亮在得知刘焉和荆南四郡联军全部被击败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当然,他也没闲着,这两天一直在想着攻打江陵城的策略。
这次出征江陵,是诸葛亮向刘表一再提议才获准许。诸葛亮对这次出征看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江陵城地处的位置特殊,不把江陵夺回,反曹联盟就无法派出全部军队与曹军对抗。因为谁都得分一部分兵留守,用来防备江陵。
由此,诸葛亮派出能言善辨之士,对刘焉和荆南四郡太守游说了一番,好不容易说得这两个势力派出共同军来攻打江陵,结果还被吴凡出奇兵率先击溃。这让诸葛亮惊诧不已,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没有打算就此引兵退去。
思来想去,诸葛亮决定派出死间mí惑吴凡,自己这边再加以布置,yòu骗吴凡出击后再将其困住。只要能困住吴凡,江陵守军再多,在诸葛亮眼里也是形同无物。
主意打定,诸葛亮命人通知高顺等所有武将,前往中军大帐议事。虽然诸葛亮名为参战军师,但他与刘表的关系非同一般,高顺即便身为总大将,也得听从他的指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诸葛亮才是这十五万部队的总大将。
下一刻,高顺军中的所有武将,诸葛亮、高顺、张飞、苏飞、吴巨、刘磐、王威七人全部聚集在中军大帐。诸葛亮见众人都已到齐,便向众人说出自己的计划。
同一时间,混入高顺军中的李坤,徘徊在中军大帐附近,看到一名拎着茶壶的士兵正往中军大帐而去,李坤急忙于半路将其拦住,对这名士兵带着呵斥的语气道:
“众位将军大人口干舌燥,你怎么慢吞吞的才过来?快把茶壶给我,再回去去烧几壶!”
不由分说,李坤已是将茶壶抢了过来,直接往中军大帐而去。这名士兵愣了愣,转而掉头回去继续烧水。
当李坤拎着茶壶进入中军大帐的时候,正看到两名卫士站在众人中间,诸葛亮这时正对这两名卫士道:
“汝二人之家人,我会命人好生照料,必保衣食无忧,无需牵挂。这里是黄金二百两,稍后我就会命人送去汝二人家中。”
这两名卫士就是诸葛亮挑选的死间人选。按照诸葛亮的计策,令这二人装扮成商旅,分别前往益州和扬州方向,然后再装做从这两地返回的样子,故意在江陵这里被曹军抓到。在他们的身上藏有诸葛亮事先写好的书信,分别以刘焉和孙坚的口吻,称不日即将派出共同军攻打江陵,云云。
届时,根据书信上所说的出兵日期,诸葛亮认为吴凡必然会故技重施,再次上演分头闪袭击破的把戏。自己却在暗中埋伏,将吴凡yòu骗至埋伏地点,就算不能将吴凡击杀,也足以困住他很长时间。
而后,自己再运用疑兵之计将江陵守军调得七零八散,最终集中优势兵力,将江陵城一举拿下。
两名卫士并非情愿。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军队里,主将斩杀部下甚至都不需要理由;他们二人在死之前还能得到两百黄金,而且家人又有了保障,也算值了。
因此,二人虽然不情愿,也只能自认倒霉,听诸葛亮说完后,二人纷纷点头表示听明白了。随后,诸葛亮命从事文官分别以刘焉和孙坚的口吻,修书两封,让这二人带上,即刻出营,按计划行事。
在从事文官写信之际,诸葛亮已经对众将讲述自己接下来的布署。李坤故意把动作放慢,给众人一一沏上茶水,将诸葛亮说与众人的行动布署又大致听了一遍。把众人的茶杯全部沏满后,临出帐之际,李坤听到诸葛亮最后向众人说起他自己在这次行动中所要扮演的角sè――吴凡与主力战将率兵在外,必然任命郭嘉为留守总大将,利用郭嘉谋算很高,必然多疑这一点,我以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