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弱者之道(第2 / 5页)
王穿此时心里不敢有半丝奢想,所以实话实说。
他虽然知道魏忠贤是一个奸臣,可以前读了历史只是愤愤然,奸臣当然不可能单独出现了,奸臣当道只能说皇帝昏庸,奸臣奸的不是一个人的奸,而是一个朝代的乱,去恨一个历史上的奸臣,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更何况王穿也读过老子的《道德经》,自己也有独特的见解。
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句话从一方面说明,其实若国家依大道而治,是不会有什么忠臣与奸臣之中的。
国家昏乱之时,会有忠臣出现,同时忠臣出现自然得有奸臣相衬了,要不然何来忠与奸之分呢?
一家人都慈孝有礼,那么又何来孝子与不孝子之说。
若一个人不是想用智巧谋利,那么世人都会变得大智若愚,就不会出现什么智者,更不会有什么大的虚伪。
最后一层就是一个社会若大家都依道而行,那么何谈什么仁义,何谈什么智慧,何谈什么孝慈礼遇,更不会有忠奸之分。
仁义智慧孝慈忠奸这些只是名与利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好名则有,不好名则无。
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既无仁义可言,亦无智慧可论。
一棵树能长多高,非是仁义智慧可定,而是自然而生。
所以王穿不恨魏忠贤,也不敢恨魏忠贤,这是他的心里话,也是无所求之后的一种坦然。
“好,既然这样,看起来你是清醒许多了,本公可以问你些问题了。”
魏忠贤说完看着魏虎与魏幺两人。
两人一看都知道魏忠贤的意思就是要单独审问王穿,不想任何人知道此事。
所以两人纵然心里好奇也不得不同时行礼。
“督主,我们在外面守着,不会让任何人打扰督主提审犯人。”
魏虎说完,与魏幺两人同时离开堂屋,而且两人各走一个方向,至少走出十几丈外,听不见堂屋的任何动静,这才抱刀而立,静静各待在树荫之下,无声无息。
两人走后,魏忠贤此时再看着王穿,十分仔细的打量了片刻之后竟然笑了。
“你可知本公为何要打你这三十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