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第2 / 8页)
朱允熥朝着老朱说了声“皇爷爷慢走”,就继续对照这蜡烛挨个观看,并且拿起朱笔在上边标记。
“这俩是冯大嘴家的孙女?”
“不可能吧?”
“明天着重看一下!”
“这个前礼部尚赵勉家的女儿也不错,看上去挺成熟的,明天也重点关注
“蓝玉家的
“底出不底出的无所谓,关键这算近亲繁殖吧?”
朱允熥在热情万丈选妃之时,文殿内却是一派忙碌
这里现在已然是朱允熥的小朝廷,负责着他的全部家产和基业。
不过他现在也没啥家产,无非是几百个作坊,外加一块飞地松江府。
松江府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封地,但朱允熥还从没在那儿收过赋税呢,只是命人先找了块地皮,建了个气派的市舶司,又扩建了码头,兴建了码头仓库等等。至于松江府的官场格局他也没动呢。一来是没时间,二来是不需要。
因为他接下来做的事,主要就是开放通商口岸,组织大明商人前往松江府贸易。因此,松江府那点赋税,他还真没看在眼里。只要他把市舶司搞起来,可能随便几船货物的商水,就超过松江府一年的赋税了。然而,即使是眼下这点家当,也足够文殿的官员们忙得脚不沾地,天天加班到深夜了。虽然张宗浚一直在藏拙,但架不住文殿的官员少啊。哪怕是个裱糊匠,也能派上大用场。他现在就负责查阅几个作坊的账目往来。
在干这事之前,他以为会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无非就是看看出货多少,收入多少银钱之类的。然而,当他接手之后,看到几大摞账本,彻底被几个不起眼的作坊给震撼到了。这里边有他们去年到今年的所有原材料采购账目,以及不同时节的销售账目。除此之外,还有人员的工资、培训、补贴等等,林林总总达到几十项。张宗浚一开始还觉得皇太孙过于细致了,可随着清点账目的工作进行,他对皇太孙的佩服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
绝。先不说皇太孙这一年来赚的银钱,单说他搞出的这个复式记账法,就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有借必有贷!言筒意赅,却直指大明现有的流水记账法弊端。只要严格按照复式记账法,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能一对应上,任何人想做假账都难如登天!
张宗浚想到这里,顿时明白皇太孙为啥敢当甩手掌柜了。
原来不是皇太孙懒惰,也不是他比老皇帝更敢信任人、任用人,而是他早就在用人、信人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能保证不被手下人蒙蔽!制度在先,信任在后。这才是皇太孙的用人之道!张宗浚忙了一天,也只查阅了不到一小半的账簿。就在他打算再接再厉,完成手头上这本之时,杨新炉笑呵呵的从门外走进来,对着众人说道。
“大家都辛苦了。”
“今天就先干到这儿吧,宫门外玄武车马行的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诸位拿着各自的打车便条就可以免费乘坐!”所谓的打车便条,乃是皇太孙给文殿的官员们发的福利。每人每月三十张,不管什么时候用车,也不管用车路程远近,只要支付的时候付给玄武车马行的车夫便条,就能抵消坐车的车钱。不过,有些家庭拮据的官员,宁愿“腿着”走回去,也不舍得用打车条。
他们会把打车条卖给同僚,或者卖给车夫,车夫低价收购,拿着打车条去换钱。本来还想加班的官员听到这话,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将毛笔在笔洗里涮了涮,挂到笔架上准备离去。张宗浚也不例外,他现在就是随大流,和光同尘,绝不当出头的锥子。即使要当,也不是现在。更何况,他有绝对的自信,只要自己想出头随时都可以,不急在这一时。现在老皇帝和新太孙之间还没爆发冲突呢,谁知道未来的结果会咋样?张宗浚可是文殿的老人了,深知这里边的凶险。当年太子跟老皇帝政见不合,老皇帝都借着由头处置了几个太子府属官,甚至连老皇帝的师傅宋濂都发配云南了。他得观望一下,看看皇太孙的秉性,能不能保得住手下,值不值得他辅佐。张宗浚起身朝着杨新炉躬身一礼,随即潇酒地告辞离去。他不缺那点钱,直接拿打车条支付了打车钱,坐上玄武车马行的马车回家。然而,刚走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发现马车停了。
“什么情况,这不是本官的家吧?
“张大人,前边有人要见你!
“见我?
张宗浚掀开车帘一看,只见是一个他最不想见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