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玉人(第2 / 4页)
而这部《三王尸经》,正好是我高考前爷爷让我归家,死记硬背的几本大部头中,其中之一。
《三王尸经》,讲的是炼尸之法。
人有魂魄。
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古代又称“胎光、爽灵、幽精”。
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人死之后,魂魄自消,离开身体,回归幽府。
而炼尸,则是将尸体作为容器,将魂魄强留内中,并且通过各种诡诈手法,将其强化。
古代对于尸体最为尊重,所以关于此事的研究,就变得十分隐秘。
但即便如此,出于人类对于“长生”的本能,还是前赴后继,有着无数人对其进行研究,甚至还诞生了诸多流派,道佛巫鬼,不一而足……
《三王尸经》,据说是源于湘西之法。
更早的甚至能追溯到楚巫时期。
在里面的描述中,它对于“尸”的描述,分为八个等级。
分别是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神通。
而到了“不化骨”,也就是“魃”这个阶段,不老,不死,不灭,便已然跳脱拘束,成为真正的仙流。
《西行漫记》中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里面的“鬼仙”,讲的便是对于第八级“不化骨”的评定。
当然,此事说来容易,但想要做到,却难如登天。
别的不说,光是从一具死尸化作最基础的“紫僵”,那都难之又难。
不但需要地理位置特殊、风水难寻、阴气汇聚的养尸地,而且还需要配合特殊生辰八字,以及特定死期和死法的生人……
所谓“死而未死”,这里面的讲究复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