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第5 / 7页)
王知节所奉上的,是前五十名的试卷,其中各科所占人数、总名次已尽数呈于纸上。
大致看过名次,掠过一些有印象的人名,绥帝一言未发,“前二十名试卷取来。”
礼部官员忙取出试卷,小心解开红绳,双手奉于头顶。
绥朝科举并不封卷,阅卷官皆可看到所有考生姓名,若是遇到此前就熟悉的人,或是提前看过文章对其有好感的人,难免会给些人情。这也是当初相如端家中要带他去郑家请中书令关照的缘由,慕致远对云氏的倚靠,也是因此了。
但也不会全凭人情,至少学问不能太差。
绥帝阅卷的时间越长,氛围就越凝滞,王知节和礼部其他官员的额头渐渐渗出汗来,不安地小心抬眼,意图揣测天子容色。
奈何绥帝八风不动,那平静的神色能让人看出甚么才是稀奇。
再看全英,也是老狐狸一只,对他们的眼色只作不知,老神在在地手握拂尘立在绥帝身后。
有人眼眸微转,竟看向南音,对她笑了笑,叫她微微一愣,还不知其意,只静静移开了视线,让全英内心好笑。
慕娘子该是从未见过这场景,竟不知是在讨好她呢。
湖水平静,连一丝涟漪也无。
半晌,绥帝终于抽出一份试卷,“此卷法度严谨,针砭时弊,言之有道,为何仅得十一?”
王知节一瞥那人名,内心道了句果然如此。这位名为相如端的考生学富雄词,胸有丘壑,只可惜言辞太过尖锐,对世家批判太过,惹了众多考官不喜。
有人道他是知晓近日陛下之举,有意写下这篇文章讨好,此等媚上之人,不堪为官。但也有人喜他风骨不屈,敢在如今世家仍盛的时候公然叫板,将来定是个敢谏言、不为权势所折的直臣。
论才华,其实他可得头名。但论内容,因争议过大,使得他的排名几番变换。在这件事上,王知节一直保持着中立,没反对也没赞成。
他们知晓此子与中书令郑尽关系不同,呈上去后还以为郑大人会表示不满,但许是为了避嫌,他看过相如端的名次,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
最终还是在陛下这儿被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