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皇太孙日常 > 第136章 136

第136章 136(第3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没有朱高炽的求情,朱高煦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免于被贬。朱高煦被贬为了庶人。

朱高燧见朱高煦被贬为庶人,心中不由地慌了。他原本想策划谋反,但是因为这事,他只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朱高煦被废后,朱高炽这个太子不仅没有得意,反而更加小心谨慎。朱高燧反而被推了出来,之前拥护朱高煦的人不死心,反而转投靠朱高燧。

朱高燧本想低调,但是这么多人一下子转投靠他,逼得他不得不露面。于是,朝堂上出现朱高炽和朱高燧对峙的局面。

虽然朱高燧取代了朱高煦,但是他比朱高煦谨慎小心,并没有像朱高煦那样猖狂。但是,他还是跟朱高煦一样处处找朱高炽的茬。

比起朱高煦,朱高燧就难对付多了。不过,朱瞻基并不打算像对付朱高煦那样对付朱高燧。他得把朱高燧留着,如果不留朱高燧,他爹爹朱高炽的日子会更难过,皇爷爷对他爹爹的猜疑会更严重。

朱高炽也知道朱高燧在,他的日子会好过点,所以对于朱高燧的陷害非常容忍。

正因为如此,朱棣对朱高炽没有那么严苛。

除了这些事情,这几年又发生了不少事情。

前些年,朱瞻基建议刊印《永乐大典》,并且流传到民间。这几年,《永乐大典》在民间流传的越来越多,让不少人都读到了它。

就因为文人学子们和百姓们能读到《永乐大典》,他们才知道《永乐大典》的珍贵。正因为如此,文人学子们和百姓们这才清楚朱棣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也因为这件事情,朱棣在民间的名声提高了很多。

之前,因为修运河,营建北京皇宫这两件事情,朱棣在民间的名声变差了很多。不过,因为《永乐大典》一事,他的名声又变好了不少。

除了流传到民间,宫中刊印的《永乐大典》的副本也被存放了起来。

也因为《永乐大典》流传到民间,大明的文气相较于之前更甚。这是文人学子们乐意看到的。

得知让《永乐大典》流传到民间一事是朱瞻基提出来的,文人学子们对他十分感激,这让他在民间有了非常好的名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