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立储(第3 / 5页)
汉武帝晚年不得不立太子了,嫡子卫太子已在巫蛊之案里头惨死,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是庶出,而且早已成年。
刘弗陵为武帝之幼子当时只有八岁。
若按照立太子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才八岁的刘弗陵断断没有机会的。
武帝最终选择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储君,就是因为他比几个年长的哥哥更适合做大汉天子。
若无汉武帝这个英明决断,安有之后的昭宣之治?
除此之外蔡荣又举了唐宪宗立庶长子李宁的例子。
唐宪宗即位后就册立了自己的庶长子李宁为太子,而他是有嫡子的,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立聪慧仁厚的庶子李宁为储君,若非李宁英年早逝,那么身为嫡子的李恒是没有机会登上储君之位的。
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唐宪宗那可都是一代英主,明君。
他们在择选储君的问题上都没有按照旧礼制,而是以贤为先。
蔡荣的这番慷慨陈词着实说到今上的心坎儿上去,就在他要点头的时候韩参政开口反驳蔡荣。
你蔡荣不是会以史为鉴呢,我韩稚圭自然也不甘示弱。
韩参政首先举的例子就是隋文帝废立太子。
隋文帝无庶子,他和独孤皇后生了五个儿子,自然都是嫡子了,按照祖制自然是身为嫡长子的杨勇当立为太子。
隋文帝册立了杨勇为太子,嫡次子杨广自然不甘心,一番运作后促使隋文帝废除了嫡长子杨勇太子之位,然后改立所谓比杨勇更加贤能的嫡次子杨广为储君。
他自己落得一个宠妃被杨广霸占,然后自己被谋杀与洛阳仁寿宫的下场。
隋文帝留下的遗言就是——独孤误我。
独孤便是独孤皇后。
当年杨勇被废除,然后改立杨广虽然是隋文帝决定的,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杨广让附属繁华的大隋王朝二世而亡。
若当初隋文帝无废长立爱的话兴许大隋朝就不会二世而亡。
接着韩参政又举了秦始皇不早立公子扶苏为储,导致大秦帝业一败涂地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