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抵报发了(第2 / 4页)
当下,水路乃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而直沽作为水路进京的重要通道,必要有能配套于都城的实力。
其实对于直沽的建设,总结起来不过也就两点而已。
一是,治安靠得住。
治安的提升,除了各级官吏本身清正廉明外,还得是有重兵把守。
因而,在直沽增设卫所很有必要。
卫所的增加,也是方便战事起来后,能迅速调兵增援北平。
而其二,则是需建囤货之地。
运送到直沽的货物,想要再运送去北平,那只能是用小船。
相较于运货过来的海船,小船不过是杯水车薪。
想要用小船把大船的货物都运去北平,怕至少得耗时半月之久。
这半月当中,这些货物总得寻个存储之地的。
只要这两项能够完成,那直沽作为北平沟通南地的重要水路枢纽也就达成了。
把能考虑的建议都说了,秦锋便着手负责军械所的建设了。
朱棣若没把火器改进之事交给他,他或许还能旁观后之事的发展。
现在朱棣既把这个事情交给他,哪怕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都得把这个事情认真负责起来。
这不仅仅是完成对朱棣的承诺,更是对后世热兵器的崛起负责。
毕竟他哪怕只把燧发枪的发明提前,后人也就能早些在燧发枪的技术上面就行改良了。
正当秦锋领着科学一门的几个门生,带着兵仗局送来的是个工匠研究燧发枪的构造之际,朝廷的抵报便直接送了过来。
军械所也是隶属于朝廷的衙门,朝廷在分发抵报的时候自也会有他们一份的。
这抵报是朱棣发了圣旨后,又传了一份送过来的。
抵报之上只有两个事情,这两个事情还都是当初秦锋曾给朱棣出谋划策过的。
第一,迁山西太原、平阳、泽州、潞洲、沁州、汾州民一万户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