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焕然一新(第1 / 3页)
第七十三章
曾家在东城买房之后, 很快便将房子装修一番搬出去住了,酒楼那边的装修要慢一些,还有厨子、小厮等众人需要招聘,所以曾老爷还在头大, 还未正式开始营业。
住宅那边动作更快一些是因为曾老爷当时买的房子便很好, 需要修葺的东西不算多, 加上他又急着搬走, 不想太过于麻烦李家, 所以速度便更快。酒楼这边就需要慢慢琢磨了, 人也是一个需要慢慢找慢慢筛选的过程, 所以曾老爷不着急,可以慢慢打磨。
反正现在他家离新的酒楼比较近,他可以常常去盯着。不过他已经写信到魏县去派人将家眷往京城这边接了, 至少三年来他的儿子曾阳夏都会留在京城里念书, 将妻子接来京城团圆也是他必定的想法。
只不过给曾阳夏找的好的私塾还没有着落,实在是因为京城这边会试还未考完, 每个私塾不知道能否空出一些名额来招收新学生, 太学和国子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走,曾老爷也筹谋着自己虽然没有权势,能不能用银子给儿子某一个国子监的学位呢。
只是虽然曾老爷这边没有确定的事情很多,曾阳夏就读的私塾也没有确定, 他却也没有荒废了学业,还是每日中午吃过晚饭之后乘马车到李家来与季兴邦、闵宏达一同学习,那个时候季兴杰也基本上完成了上午的学习,吃过午饭刚好休息够了醒来, 会抽空查看一番他们的学业情况, 又布置一番新的作业, 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也给自己换换脑子。
季兴杰这番作为让季兴邦等人感激不已,他再怎么说不浪费他的时间,再表示换换脑子,实质上还是浪费了他备考的时间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牺牲这样的时间教别人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时穆瑾,在乡试之前他便是连时穆宁这个同父异母的庶出弟弟都懒得“浪费时间”去教导呢。
不过季兴杰的作为也得了隐形的好处,那便是季兴邦在众人讨论时政或者学问的时候,将前世里自己记得的考题都以“沾边”的形式抛出来,大家认真思考过、讨论过这些问题,季兴杰甚至敏锐地察觉这些问题极有可能是考点,也自己动手写过这些方面的文章,算是有收获。
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季兴邦偷偷做的,无法诉诸于口,季兴杰本人也是不知道有这些好处的,因此季兴邦虽然觉得自己在报答季兴杰,但还是钦佩和感叹大堂兄季兴杰的好人品,也铭记他对自己的恩情。
甚至这样一来还顺带帮闵宏达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来李府学习的交通问题!
当时闵宏达其实是不太想长住李府,还在李府吃喝花费众多的,只不过苦于京城太学与李府之间在不同的城区,相隔甚远,他没有办法每日穿行,才不得不多在李府住了几天。
到了后来曾阳夏搬走之时,因为说明了要每日坐马车来回,所以闵宏达便动了心思去太学吃住,然后让曾阳夏顺路过来接自己一番的心思,与曾阳夏商量了一番之后曾阳夏果然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便也搬去了京城太学居住,在太学食堂吃饭,极为省钱。
对于闵宏达来说,虽然还要欠季兴杰的人情,要欠曾阳夏的人情,但是他还是能省一点儿是一点,能少欠一点是一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