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清廉公正(第1 / 3页)
第六十二章
这一届山北省的主考官周成明虽然出身官宦人家, 但是他们家也是祖辈靠着自己的努力读书出来的,后来也并未与高门大户联姻,还是寒门出身的学子。
他本身并没有家族的支持, 以前能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全屏自己的才学。
他家中的人好些都努力念书考科举, 能考中的要么就做了基层的小官吏, 要么就在清水衙门里苦熬着,基本上分不到什么肥缺里面。
他本人从翰林院出来之后,也并未被分去热门又有实权的吏部、户部等衙门, 而是去了人人都不待见,也没有多少油水的礼部。
这一次科举考试之中, 他声名不显、才学也不显, 别说好些人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会点他成为一省的主考官, 便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因此,他到了山北省之后, 除了与山北省巡抚大人和省学政大人见面吃了一顿饭交接工作外,便直接“闭关”出题了, 谁也没有见, 更未接受当地大族的宴请等等, 对考生的名字一个都不熟悉, 一个名字也未听说过。
周成明自己心中很清楚, 他此身并未有任何的依仗, 他现在成为这个主考官是他这辈子官宦生涯之中一个极大的机会, 若是他能够好好工作、不负皇恩的话,日后才能有更大的机会被皇上看中, 有着往上走的空间。
若是他眼皮子浅, 被山北省的一些金银迷住了眼睛的话, 必然会办砸了差事, 使得皇上对他不满意,那么他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不可能再有其他入皇上眼的机会了。
因此,对于作为山北省主考官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有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一个入皇上眼的机会,周成明的脑子很清醒,他知道他需要选出来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该怎么阅卷,谁也不可能阻挡他。
因此他才出了那样看似简单,谁都能答几句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使得考生分层次,不会出现那种题目很偏,然后有着随机性,若是那个考生正好没有看过那几句,便是腹中有大才华也会答偏。
在正式阅卷排名的时候,他一个人自然看不了那么成百上千份的试卷,必然有一些小官吏和师爷们帮着过一遍卷纸,最后才拿到他那里去评定。
周成明不像其他考官一般只看前十名的试卷,只给前十名的人分成绩,而是他将所有前五十名准备取中的策论部分试卷全都看了一遍,将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罢黜了几份,然后再补上了几份。
可以说,中与不中完全是看策论文那一个题目,一篇试卷,其余的排名情况才看其他的试卷。
曾阳夏的试卷以及他的名字本来是不在考官们取中的前五十名之内的,是在周成明看了之后罢黜了几个人后以策论提拔上来的,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