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走科举路 > 第132章 学新知识

第132章 学新知识(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对于汉族老百姓来说,虽然不知道让孩子们学那些西南夷的语言和文字有什么用处,但对于家贫的人来说,若是能不花钱就学到汉字,能正经日后去考科举,自然有人愿意将孩子送来。

送来的人当中不乏有些女孩子。

女孩子们虽然日后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没有必要出钱让她去念书。

但听说那个什么灵毓女学每年都招好些学费、伙食费、服装费全免的女童去念书。若是自家的女儿送到这种蒙学去免费学学,日后撞大运又考上了灵毓女学,日后可就发达了。

不用再花爹娘的银钱养她不说,还能嫁得更好,真是赚大了。

对于那些家中有些富余的银子,一心只想送儿子去参加科学考试,生怕将儿子送到这种双语蒙学去会耽误了儿子功课的人来说,这个蒙学的出现对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他们只要按照以前的生活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季兴邦也不强制他们一定要学西南夷的语言,所以与他们也没什么冲突。

当然,季兴邦大手笔的动作是瞒不过周巡抚大人的。

不过周巡抚大人看到季兴邦出手针对的都是些年幼的孩子,觉得这些孩子便是学会了汉文化起了不臣之心也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不影响他现在的政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第二便是——两种民族若是想要交流,只学口语也是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的,无需很辛苦地去学对方的文字,当然,有研究目的的他们这些官员需要好好学,但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不需要。

孩子们现在其他族的字没学会几个,但是口语交流已经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了,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日常也足够用。

在这个年头里,百姓们的识字率也是很低的,所有汉族的人也并不一定需要会写汉字才能够互相交流——大字不识的老农民也能与别人好好的说话呢。

所以百姓们要与其他的西南夷交流,只学口语也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季兴邦推广对方语言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季兴邦发明了一种很简单的“汉字注音法”。就是把西南夷各族的常用语言生硬的翻译成汉字,百姓们不用记住百夷族各族语言文字的语法,不用懂那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只要记着那句话的发音就可以了。

就以与汉人接触最多的百夷族的语言来说。

汉语“我喜欢你”,用百夷语来说就是“高还来某”。“吃饭”就是“金好”。“祝你一切都好”就是“入里金旺”。“一、二、三、四、五”就是“冷、爽、桑、信、哈”……(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