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第3 / 5页)
1955年9月,东瀛重新加入gatt,政府为本土车企争取到了10年的缓冲期,直到1965年10月,才彻底放开了东瀛市场对于进口汽车的准入壁垒。
10年间,东瀛汽车制造业大力进行技术革命。日系车企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南美等新兴市场投资建厂。整个60年代,日系车企完成了本土的彻底垄断,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外布局。
东瀛车企在全球中低端市场叱吒风云的同时,同时日系车并没有忽略高端市场,60年代末期,马自达公司研发出成熟的转子引擎,从而为日系车在赛车领域开辟出一片天地。
70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更加省油的东瀛汽车业从中受益,就此走出东瀛走上世界汽车的舞台。
石油危机之后,大量丑国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油费,进而选择了东瀛汽车代替费油的美系车;
而在欧洲注重节能减排之后,东瀛车又进一步抓住了欧洲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
70年代,东瀛汽车以低价、省油、可靠性好、市场适应力强全面进入国际市场。
1980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日系车在欧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开始遭到各国政府抵制,丑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先后出台法桉限制东瀛车进口,直到1994年,这一贸易限制才被废除。
80年代,是日系车完成海外布局的时期。
1983年日产在北美建厂;
1984年丰田在北美建厂;
三菱与克来斯勒合作;
马自达与福特牵手;
铃木与通用在加拿大联手;
富士与五十铃抱团。
1990年,东瀛汽车产量达到1350万辆,至历史巅峰,东瀛终于成为丑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东瀛汽车大量出口导致日美汽车贸易磨擦,加之如日元升值等因素,让丑国决定对东瀛动手。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对日系车出口是一个打击。不过1987-1991是东瀛泡沫经济时期,国内汽车需求勐增。
1991年,东瀛的经济泡沫被彻底刺破,日系车也陷入低迷期。
1994年日系车年产量下滑至1050万台。
不过东瀛汽车工业并没有就这样被击溃,日系车企开始大规模兼并重组,加大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