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前因(第3 / 3页)
“修行之人或许明白,普通人就很难理解了。”
“华夏的所有一切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西方国家却还带着感性再折腾。”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当然这是从总体上来说,某些小方面却违背会这样。”
“甚至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情。”
“西方文明已经被现代西方国家所埋没,只剩下了西方科技。”
“只有华夏文明才是最有智慧的存在。”
“当然,这句话说出来或许会被认为十分狂妄。”
“不过,在我们修行之人看来确是如此。”
“果然不相信的话,那么只有时间和实践会证明的。”
华夏普通人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即是将规律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成是经验。
所以,就没有将现象归纳成规律。
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七七八八的事情。而华夏佛道两家就是在专门研究人生价值和自然规律的存在。
西方国家走的是理论与实践向分离的路子。
即是将规律剥离生活,或者是为了发现追求真理而去追求。
这也是有所偏颇的。
这就是华夏以人为中心,而西方以事为中心的原因。
要知道,事是人的事,而不是其它存在的事。
事在人为,没有人,你还有事吗?
这本末还是得搞清楚。
近代华夏人输了一场科技战就开始舍本逐末了。
或许是对强大有天然的崇拜和看齐的思想,才会想要否定华夏老祖宗的智慧。
于是乎向资本主义学习,向西方学习。
这就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所有的路华夏老祖宗早就给定下了,只是普通人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走。
他们宁愿相信其它学说,也不肯仔细看看佛家道家的智慧。
走去走来,华夏人终将会走上佛道之路的。
华夏智慧是七七八八的存在,只是因为一个又一个七七八八的存在,才会被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越。
因为这里有三层变数,那里有三层变数。
汇总之后,误差就很大。
华夏人以为掌握世间十之七八就够了。
哪知道就是输在了忽略的十之二三。
华夏人找到了本末,所以十分注重本的学习。
于是很多人都忽视了末的重要性。
这才有这次华夏之灾,甚至是世界之祸。在学习本之后,也一定要注重末的学习。
这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法则。
世间诸事再怎么变化也很难脱离本末。
毕竟,万变不离其宗。
一定要本与末,阴与阳同时重视而有轻重缓急之分。
那才是最完整的认识。
这一课是上给华夏的,也是上给其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