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沈瑶琴(第5 / 6页)
这里卖茶,也卖点简单的点心与饭菜,此外还有茶博士,在高台上讲解最新的报刊。
大乾新制,很多普通百姓口袋里的闲钱自然比之前多了一些,工作之余,来这里歇歇脚、喝喝茶,总比在外面吹冷风强。
起码这里还有火炉,远远不断的无烟煤亦或是蜂窝煤扔进去,便使得不小的空间也能暖烘烘的。
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
这年头,不少商人,也总是约在这里,一来了解下时事,探查点消息,顺道还能结实下人脉,多拉拢些生意。
总之这里是个不错的去处。
沈瑶琴肯定也不能免俗,不似楚行那般喜欢安静,找了处安静所在,她喜欢闹腾,听百姓议论。
恰如她所了解,如今茶馆里议论最多的便是两件事。
第一,大乾国主不想让渡好处给那些衣冠之盗,并将此时迅速联合报刊捅了出来,要说这帮子人也真手眼通天,竟然能找到大乾国主的御用文人周凤祥。
第二,则是大乾新制,对于商人的管理,已经跟普通种田的百姓一样严苛,一切都要按制度办事。听说大乾税务衙门的大人们,一个个耳聪目明,似乎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能,你就是摆个摊卖双草鞋,只要占了摊位,也是要交税的。
这两件事表面上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内里又有联系。
众多茶客们围着茶博士,不时的小声议论。
沈瑶琴算是明白了,大乾国主为何从来不去这种热闹的茶馆喝茶了,因为大乾从来没有莫谈国事的说法,甚至还主动组织了民会,商会,让百姓参与朝政。
其实民间的风气很热闹,他起码听了十几个不得志的商人骂街,说大乾国主是钻进铜板里的人,但是巡警们只要听不见,亦或是部当着巡警的面说,也不至于寻他们麻烦。
他还听到扬州城百姓议论,说大乾的军队改制整编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而且市场上关于军队用度的物价开始上升,似乎要打仗了。
心想,“大乾国主真的是能人,在山东搞得风生水起也就罢了,来了这三吴之地,竟然也能将大家伙团结起来。”
“要是大乾国主能一统天下,这天下百姓的日子,肯定会更加好过些。”
沈瑶琴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早些年随着父亲东奔西走,对于商业之事其实也有不俗的见解。
要说这商人肯定不愿意朝廷收税,管理他们的。
自己个辛苦挣来的银子,哪怕是埋在地窖里生锈,也不愿意拿出一文钱来给朝廷。
但是说实话,若是部处置那些衣冠之盗,不给大家一个公平的环境,这买卖真的不好做,大家为了挣钱,必须要阿附权贵,还动不动就倾家荡产,一点都部自由。
而给大家一个公平的环境,治理地方,又肯定又需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