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风情万种的习俗(第1 / 2页)
这是一个颇为原始的集市,它位于村子中心一片很大的空地上,没有商铺,也没有固定的集市格局。人们只是随地而坐,在地上摆放着需要交换的东西,有水果干果、山竽、木薯,当然还有兽肉兽骨干巴之类的食等。也有一些坛坛罐罐,石杵、木勺之类的生活用具等等。市面上人头攒动,声音喧哗,气氛热烈,人们相互交头接耳,彼此交换着各自所需的东西。
当我们来到一座大草篷前,被众多的人群欢笑吵闹声吸引住了,只见草蓬里站着一排胖墩墩的姑娘,周围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有老有少但更多的是年青的男子。国栋不解地说:
“这到真像中世纪贩卖奴隶的场所。只是看不到奴隶主,她们在这里干什么?”朵嘎笑着说:
“阿哥是不是心氧啦,我说的胖美人就在这里,只要阿哥看中谁,我就买来送给阿哥。你选吧,我看右边第三个挺不错,胖得像只桶,手臂有我的大腿粗,你看那脖子都没了,估计是最贵的,可值钱呢……”国栋一下骂起来:
“你放屁!你这是贩卖人口,是犯法的。”
“阿哥,你不懂。这里没有法律,她们都是自愿的,她们害怕的只是没人要,有人要才光彩呢。”
“臭小子,你给老子放老实点,你要乱来,当心你那小阿妹甩了你,去找个比你强百倍的。”
“阿哥,你放心。我告诉你,我那阿妹要在这里,连上台的资格都没有,在这里姑娘要胖方可嫁人,越胖越美也越值钱。在这个部族的青年男子眼里,胖姑娘才美,只有一个胖墩墩的女子才称为“贤妻良母”,婚后才能幸福,所以这个部落的女子在出嫁之前,都千方百计设法将身体养胖,否则就难以觅得如意郎君。
在这里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就被安排住进单独的茅舍,由姑娘的母亲专门侍候她的饮食起居,旁人不得问津。此时的姑娘不操劳家务,不必劳作,任务就是把身体养胖。她们睡得足,吃得好,吃的都是肉食香薯等,精心制作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姑娘享受此种优厚待遇的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时间的长短完全由姑娘是否养胖来决定。每到街天,部族里的青年小伙们便来街市上挑选自己的情人。此时,一个个被精心养育的胖姑娘,将接受青年男子的严格挑选。族里的青年小伙子在选择新娘时,既要注意到姑娘的聪慧和生活方面的才干,但最终能不能结为夫妻,主要取决于姑娘身体的肥胖和丰满程度。相亲为什么安排在街天呢,这是因为可以在大众面前弦耀自己的美,另外姑娘也可在前来围观的人群中挑选自己的情人。当然,在这之中,如果有人看中了哪位姑娘或是落选的,只要出得起钱自已愿意也可以买走,这是对父母生育女儿的一种补尝。”国栋不由得气愤的说:
“这不乱套了吗?”
“不乱不乱,他们在八、九岁的时候就要男女分居了,因为他们已进入青年时代了……”
“放你娘的屁,八九岁才上小学二三年级,还是儿童,怎么就变成青年了?”
“这里的人长得快,八九岁就长得跟你们那里的十七八岁的人一样了,具有年青人的特征了,十一二岁就可以当爹妈了,二三十岁当爷爷了,四十多岁不见阎王就算命长的长老啦。因此他们在八、九岁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结婚时为止。婚后夫妻之间是不准背叛的。家庭制度在他们来说是最神圣的,男女双方谁要背叛了家庭将视为部族的耻辱,会受到最为严励的惩罚。这就使得他们之间少有犯罪和敌对现象发生,这才是最为和谐的社会。”
“不管你怎么说,我这个当爷爷的还是认为出钱买人,这就是变象贩卖人口吗。”志朋却说:
“和尚,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应该说这也是婚姻自由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这种择偶方式,闭免了近亲结婚,有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只是以胖为美有点奇特,不过,各民族的审美观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朵嘎接着说:
“阿哥说得对,在这里并不是只有男子有权选择女的,而姑娘对男子也要作一番考验,男子如果经得起考验,方可成姑娘的丈夫。”国栋忙问:
“怎么个考验法,一个人的品行好坏,能在一时一天就能判断清楚吗?”朵嘎说:
“当然无法在一天之内看出一个人的好坏,但也可以看出男子的诚意和意志的坚强。每当一位男子相中了一位姑娘时,他便要接受一顿棍棒的“严峻考验”。按照他们族的传统风俗,男子向姑娘求爱时,女方的亲属要用棍棒将他痛打一顿,以考察他对姑娘是否真诚和能否成为好丈夫。一个堂堂男子汉如果经受不起这样棒打,他不仅是个儒夫,以后也不可能成为好丈夫,姑娘就决不愿意和这样的男子结为夫妻。所以,小伙子为获得姑娘的爱慕之心,接受棍棒之苦也在所不辞,当然如果姑娘的父母喜欢,也可以手下留情,打人的也只打屁股,不准把男子打死打残。因此,这里人常说:“我打你屁股”就表示说我喜欢你。”国栋听了哈哈大笑说:
“这个风俗好,挺带劲的。臭小子,以后我要踢你的屁股时你可不准跑了。”
“我是说打,没有说踢,要打我你还得加把劲,让阿姐生个大胖姑娘才有资格打我呀。”
国栋一听吃了亏还真得踢了朵嘎一脚,逗得我们都笑起来。这时志朋看到身边的地摊上堆着一堆红土,大惑不解的问朵嘎道:
“这红土也可以交易,是不是用来盖草屋的?”朵嘎笑了说:
“你错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用来盖房子呢,是用来吃的。”我们一听都大吃一惊!”国栋说:
“臭小子,你可别咒骂他们,啃土是骂人死去的意思,当心他们打你屁股。”
“是真的用来吃的。在这里,人们吃泥土已成为了习惯。而这红泥是可以食用的。泥土以批发零售的方式,在市集上公开发售,销售量还不小。他们把它视为治疗呕吐及痢疾的特效药。特别是很多孕妇经常大口嚼食泥土。当小孩子出生后,其母亲在一个月内不得吃泥,以后每隔一个月吃一次,而且每次吃泥的时间,必须是该月的第一天。这样坚持一年便可保证其孩子长大后五行不缺土,而且也会变得聪明。一年过后,其母亲吃泥的时间则由自己确定了。”志朋听了后思索了一会说:
“嗯,有点道理,你们知道羊为什么经常舔石头,那是因为它们发现石头上有盐份,为了补充体内的盐份,所以才这样做的。我看吃泥也许与长胖是否有种奇妙的因果联系?也许能补充他们过早成熟后,体内还缺乏的某些稀有元素。比如为了吸取到泥土中含量成份极高的钙质,铁质等等,这只有等待科学家们来破解了。”
朵嘎说的不错,在这里,到处充满了友好和谐的气氛,我们没有看到吵架、打架或偷盗的行为。人们脸上充满了欢笑,在那些没有人看管的地摊上,你需要什么,只要放下对等的东西或就可以拿走,而其他人也决不会动一下你所放下的东西。这是多么美好的原始社会。
当我们来到另一处人群欢聚之处时,这里欢乐的气氛很快感染了我们,很多青年男女手拉手地围成一个圈子,在狂舞着。而年纪大一点的则用力敲打着木鼓,兽皮鼓,嘴里随着强烈的节奏吼叫着。我们深知土著人极喜欢跳舞,也可以说,这街天正是他们的舞会。他们的舞蹈很有特点,也有很丰富的内函,看到我们是外来人,舞蹈很快便成了欢迎的动作。人们高举着双手,头顶木盘,抖动着强健的肌肉,围着我们转圈子,表示欢迎我们来做客,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不得不也跟着他们舞了起来。我想,他们这样的舞蹈,要去参加国际大赛,准拿金奖,否则,那就是不懂舞蹈的人。
接下来,他们有意地请我们观赏了一场别有情趣的舞蹈,由四个人扮成了熊、野猪、鹿和老虎。熊走路一摇一摆,野猪则用手背比作拱嘴,鹿用举起的双臂代替鹿角,而老虎则呲牙咧嘴、他们的动作十分逼真,惟妙惟肖。而其他人则高举着长矛,做着各种猎狩的动作,展示出一幕幕同心胁力在狩猎场上所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以增强人们的信心,保证狩猎获得成功。为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这舞蹈的内函,朵嘎又解释道:
“他们主要靠狩猎为生,每次集体出征狩猎时,都要在距早已搭好的草棚300米远的地方燃起一堆“猎火”,陆续到来的人们聚集在火堆周围。然后,人们用烧过的树枝敲打猎网和树杆,同时向森林中的诸神祈祷,保佑他们出师顺利,满载而归。捕获猎物之后,他们便兴高采烈地将其运回草棚前。他们规定,首先将较大的猎物的头砍下来,奖给清早点燃猎火的人。中型的猎物一般将前股带肋骨分成双份,后股带腰分为两份,将其四份加以熏制。对于小的猎物则简单得多,不必分割,只要完整地进行加工就可以了。他们这样精心制作肉类,是为了与附近或更远的其他部族的人,或其他民族交换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至于剩下的其他部分,如内脏、蹄子则当天吃掉,这些东西都要平均分给每一个参加捕猎者,而没有加入捕猎的家庭也人手一份。这也跟我们佤族人一样,说不定我们佤族也是他们的祖宗呢。”
对于这样的规矩我也有所了解,南亚次大陆的各地民族,似乎在传统习俗上都有着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怎么形成的,我也说不上来,也许是个迷吧。不过,我在观看了他们这种近乎于原始的,就像远古人洞壁或石崖上留下的岩画石刻。对这种动态的形体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感到: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能长时间的保留下去,并得到发展,辉煌灿烂。并不决定于学习和吸收外来东西的多少,而决定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否保存了下来。文化基因它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性,是能使一个民族千秋万代永远保持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个性。有了它们,这个民族就存在;就不会消亡。文化因素浩如烟海,不是所有的因素都能起基因作用的。但这些因素越是成熟,就越稳固,力量也就越大。因此我深信他们同样伟大辉煌。”
街天一直要进行到深夜,也就是说,他们将跳到深夜兴尽而止。为了行程的方便,我们走出村子在付近树林边的一个路人留下的草棚里宿营了。就在我们打开背包取出木薯就着煮开后的肉干充饥时,我看到几个土著人在我们不远之处的树丛里,不停地用手刨着土,并把刨出来的东西往嘴里塞。我忙朵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