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为了真相,必须活下来 > 第三十九章世界罪恶之源

第三十九章世界罪恶之源(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那他们的参谋长怎么样?”

“你是说张孝全吧,好象他已改名叫巴诺,为的就是效忠于掸邦革命事业。他是汉人也是残军中的一个团长是周沙的上司,但从投靠周沙后两人相处很好,处处为周沙着想。他很能打仗,随时随地都爱穿一身军装,手拿一根马鞭性情直率,两人配合得非常好,周沙称他为老师。有一次在开会时,张孝全睡着了,这要在别人非处分不可,可周沙却为他的老师泡了一杯茶还加了点糖,放在参谋长跟前,对部下解释说:“参谋长几天几夜都没休息,太辛苦了……。”

就在前不久,缅甸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正式任命周沙为地方自卫军首领,以换取自卫军不支持游击队,好腾出手来对付游击队,当游击队垮台后。一天,政府军突然通知他到东北军区开会,周沙满以为自已是政府正式任命的官员,以前也参加过,便毫不怀疑地前往。当他到达开会地点,又被通知会议改了地点,他虽有觉察,但已经来不及了,他被押上了直升飞机,关进了仰光监狱,被判死刑。因为在政府眼中,他并不是什么官员,而是一个制造国家分裂的罪犯和一个大毒枭。此时,周沙悔恨自己对政府抱有幻想,及过分幼稚,但他却并不恢心,他深信张孝全决不会坐视不管。

而这消息传到自卫军后,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张孝全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谋出路,二是取而代之占山为王。张的部下提议张自任总司令,率部打天下,不必再为他人作嫁妆。可张孝全听了后,火冒三丈大骂道:今后谁要再说这话我就枪毙了谁,队伍有今天,离开了周沙谁也没这个本事,想搞独立的请自便,我不挽留……想活命就给我好好管住自已的舌头,周沙永远是自卫军司令……”国栋说:

“妈的,老缅跟老蒋差不多,对张学良就这样,你讲义他不仁。那后来怎么办,自卫军总不能没有个头呀!”

“张孝全是何等人物,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他说:一个职业军人一旦离开战场就等于一个废人。照我看,他不仅是职业军人,还是一个懂政治的军人,这样的军人更有力量。”

“你他妈少给他戴高帽了,他真要有力量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了,快说,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更精彩,张孝全一心要想救出周沙,必须做出一件轰动世界又刺痛缅甸政府的事件,迫使缅甸政府放人……”

“他做了件什么事,炸了政府大楼,还是绑了国家总理?”国栋不服气地说。

“你说得不错,他把支持缅甸政府工作的两名苏联医学专家绑了票,作为人质。扬言,若不放了周沙就决不放人质。可缅甸老来了个不予理会。”国栋笑了起来:

“哈哈!干得漂亮,“老修”着急了。”

“你错了,苏联政府更痞,也不予理会。”

“妈的,老百姓在他们眼里还不如一条狗,两个医学博士不如一个毒贩,不知老修是不是没学过算术课。”

“可张孝全的数学知识很精,他一想两国政府不理是因为舆论压力不够,便把人质带到泰国召开记者会,让专家在记者会上大肆痛哭。声称,缅政府进行民族迫害,如不释放掸邦首领,将绑架更多人质。这引起了洋鬼子人权贩子们的关注。而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更是蜂涌而至,世界各地的大报头版头条加以渲染,成了西方世界用与攻击苏联政府的重磅炮弹,人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弄得苏联政府非常被动。

老修按不住舆论压力,只好发表对暴徒行为的遣责,苏驻缅使馆照会缅政府尽快解救人质。本已焦头烂额的缅政府,国内问题自顾不暇,而诱捕周沙不过是地方派系竟争,花钱买通军方而为。不料偷鸡不着蚀把米,引来一场国际纠纷,更怕得罪超级大国,便花高价请人与张孝全谈判。几经多次讨价还价,缅政府最终答应释放周沙……”国栋很有感慨地说:

“看来这“狼狈为奸”用在张周二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若大一个政府竟斗不过一个张孝全,真够臭的啦。”

“缅政府可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提出了个条件,周沙必须在警察监视下活动,不得离开仰光。”

“这不等于没放吗?”

“这你就不懂啦,老缅现在国内危机重重,地方武装、土匪、游击队、毒败等多如牛毛。他们根本没法解决,但还能维持现状,一但放了周沙,那金三角必然会被周沙收复,那时形成气候,就更难对付了。”

“那周沙是怎么回到金三角的?”

“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他们达应了政府要求,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周沙每天烧香拜佛做法事,不在涉入社会。一天当周沙跪拜在佛主前祈祷时,当警察发现跪拜之人有点异样时,周沙早在替身的掩护下,被张孝全用气车接走了……”

听了郭晓阳对二人传奇似的描述,我开始明白,张孝权还有许多国民党军人,为什么会去追随周沙了。不过,对这个我们将要去投奔他的人,必竟了解还不太多,于是我问道:

“那么他们对知青是怎么看的?”

“我听投奔他的知青们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有文化的人。我们这些流浪的知青,只要愿意到他们那里的,他们都不会拒绝,而且多数安排在学校教书。为这事,他们的部下曾提出异议说:“万一混进奸细来怎么办?”而他们却告诫部下说:“人都得成家,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现在我们的家属子女比军队多出十几倍,我们缺什么,就是缺文化。我们要办学校,办医院,老天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先生,为什么不要。我们要以礼相待,让他们做先生、当医生、护士、做财务、军需、参谋、文书。总之,我们不缺士兵,缺有文化的军官。如果混进奸细来,那更好。我们不反共,让他们把这里的真实情况告诉对方,这样我们的日子不是更好过吗。通知各部队,但凡投奔我们的知青,不论男女一律收留,对于流落在金三角的知青,应给予帮助和解救,并动员他们来根据地……”

志朋等知青都非常高兴,看来我们走的路是对的。而我却高兴不起来,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自然中的物竞天择,大浪淘沙的必然结果吧。试问,当你流落在异国他乡,什么也听不懂,语言无法交流,生活无着落,面临随时有可能被关进黑牢的危险,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我想在得到同宗同族地救助时,我想在民族大义面前意识形态的差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这也许正是金三角知青们的悲剧所在,红卫兵时期的狂热和极左的革命输出论,这难道没有必然的联系吗……我又问道:

“你知道孟版有多少人吗,周沙有多少军队?”

“其实这己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孟版以前不过是一个深山密林中的小寨子,也就是几十户人家,而且非常贫困,十七八岁的姑娘家没裤子穿,这一点不假。当周沙把这里作为自卫军根据地后,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投奔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片山野盖了很多房子,修了路。人口约三万多,军队约一万多人,战斗力很强,用的武器也很先进,有美式卡宾枪、冲锋枪、轻重机枪、掷弹筒、各种火炮。你别以为他是个司令,而且做着大生意,就一定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其实他非常低调,家里很俭朴,两间铁皮房,跟士兵们住,从不花天酒地,也不吃喝嫖赌。而张孝全也一样,屋里什么也没有,一张竹床,一个写字台……”国栋马上饥讽地说:

“照你这么说,他们都跟共产主义战士差不多了,我看这不过是装出来的吧,沽名钓誉。”

“是不是装出来的我不知道,不过金三角的掸邦老百姓都把他看做是掸族穷人的的救星,你不相信,我也怀疑。可我知道他们那里有一支童子军,小到四五岁,大到七八岁都是贫苦人家送来的子女,从小接受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灌输掸帮独立思想,满十六岁补充到军队。这些子女都是在家穷苦无望,吃不饱,无衣穿的儿童,多达数万人。你说,多少年来谁关心过他们,谁又会来拯救他们,而周沙虽说让他们当兵,却可以有吃有穿,难道掸族就愚蠢到糊里糊涂把自已的儿女送给周沙吗?”

“你这他妈算什么,混账逻辑……”

“我混账,你可别忘了现在你走的前方是什么地方?”

“是周沙的地方,这又怎么拉,看不顺眼,我照样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我看到前面一座小镇出现在我们面前,好象还有哨兵,便止住了他们的争论说:

“我看,我们已来到了周沙的地盘了,把武器都藏起来,不能轻举妄动,若问我们是谁,就说是知青好啦。”

我们把武器都埋到了树林里,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朝前走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