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游行示威(第2 / 2页)
由此可见,这个地方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可怕。
夏国一直都是一个文官占领高地的地方。
更何况国子监的存在,就是为了弹劾官员和国政。
所以,国子监的想法甚至可以左右夏国政令的实施。
只不过,明帝对于国子监的管教非常严厉,有其他地方约束,他们一般都不会妄加议论国事。
尤其今年秦弘改善科举政策,国子监内的学生为了能得到名次,几乎每个人都将头埋在书本中,分秒必争的学习。
谁都没想到,这个一向平静的地方,竟然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突然爆发。
除了国子监之外,翰林院的人也跟着掺和在一起。
翰林院在夏国,其实就是供职一些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一部分负责起草诏书。
另一部分人夏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全都在翰林院就职。
从国子监成功毕业的学子们,人生第一目标就是翰林院。
双方加起来一共有二百多人,在翰林院的院长尚文杰的带领下,举着横幅,浩浩荡荡出发。
他们沿着大姐向城南街出发,一边游行,一边高声抗议:
“天灾难民迁,入京终有望。
谁知无人问,白骨埋他乡。
可连无知人,犹叹百花奇。”
这首诗,可谓是浅显易懂。
只要是认字的百姓,都能明白它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京城中涌进来无数难民,他们就驻扎在京城,被当今圣上分给贤王与当今太子两个人去治理。
有那么多灾民正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可这个时候,京城的百姓们在干什么?
他们都聚集在新开业的温柔乡中,感叹开业盛况,沉醉于窑姐们的精彩表演中流连忘返。